擋不住的趨勢-手機行銷的潛力與效果測量

2010年1月27日 星期三 by :::陽光馬戲團:::

 

資料提供: 實力媒體

2010/1/26
【字體】放大 | 正常 | 縮小

隨著手機功能不斷地更新,具有上網功能的智慧型手機成為消費者未來換購新手機的首要選擇。將來每個人運用手機上網已是勢不可擋的趨勢。目前誰是主要使用手機上網的消費者呢?誰會是下一波可能的手機上網族群呢?手機上網族群使用網路的用途與一般上網族群是否會有所不同?儘管手機行銷市場前景看好,但其廣告效益評估方式仍不明確,因此令許多企業主卻步。本期實力月刊將以國外研究報告及成功案例與大家分享。

3G系統成主流 手機上網潛力大

台灣手機上網市場規模日益增長。目前,手機擁有行動上網功能的用戶規模從2007年的1183萬戶成長為2009年的1759萬戶,為整體行動通信用戶的66%(圖一)。從各類行動上網技術現況來看,可以發現3G數據用戶快速成長占行動上網用戶的76.5%,可見民眾普遍以具3G功能的手機行動上網(圖二)。不過,根據2009年尼爾森媒體大調查的研究指出,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僅占上網人口的5.4%,顯示消費者雖擁有可行動上網門號的比例大幅提升,但與實際運用手機上網的比例有明顯的落差。可見手機上網的市場未來潛力十足。

誰是手機上網族群-從大學生到年輕上班族

根據尼爾森媒體大調查研究,手機上網消費者年齡集中在20到39歲,以男性上班族及大學生為主。過去手機上網族群的早期使用者主要為大學生,隨著多款智慧型手機的上市,讓30到39歲的上班族對於手機上網的需求程度也開始增強,在2009年有著明顯的成長。相較於男性上班族群及學生族群而言,女性上班族的成長幅度緩慢,表示目前女性上班族對於使用手機上網的需求不強,未來企業可鎖定女性上班族作為手機上網的推廣對象。

網路依賴度高 手機購物為新趨勢

從調查結果發現,手機上網族群對於資訊類、娛樂類、網路購物類網站的需求程度明顯較高。與一般上網族群相比,手機上網族時常接觸這些網站,其依賴程度也高於一般上網族群(表一)。從結果也可看出,使用手機上網的人在線上購物的行為比一般上網族群更高,這群人未來利用手機上網購買東西的潛力可以預期。

手機成為打造品牌新利器

歐洲Millward Brown Company利用其資料庫(Dynamic Logic)針對手機行銷開始進行研究。研究報告指出品牌利用手機行銷不僅能對市場造成影響,同時也是一項有效益的行銷投資。從該研究的實驗結果發現(見註),有接受手機廣告的消費者會比沒接受手機廣告者在廣告知名度上有明顯影響,同時對品牌與訊息的關聯性也比較高。整體而言,手機廣告對品牌、廣告甚至購買意願都有正面效果(圖七)

現在,企業開始將上述研究方法運用在現實的行銷活動之中,透過明確的對照來獲得手機行銷所帶來實際的廣告效果。

案例分享-電影黃金羅盤

研究背景:

New Line Cinema希望創造電影黃金羅盤的口碑並提高票房,在手機遊戲中置入電影黃金羅盤的行銷訊息。此外,希望了解消費者的電影觀賞行為是否會受手機行銷訊息而有所改變。

研究過程:

將消費者分為對照組(無行銷訊息影響)與實驗組(有行銷訊息影響),在提昇電影知名度、手機廣告的知名度、對電影的興趣進行比較。

研究結果:

(1)有受行銷訊息影響的消費者,有三分之二的人表示在過去兩個月裡有去看這 部電影,其餘的人則利用手機搜尋影片上映資訊及在手機網站上看過電影預告。

(2)與對照組相比,受手機行銷訊息影響的消費者在提昇電影知名度上升19.3%、手機廣告的知名度上升59.7%、對電影的興趣上升9.5%(圖八)。

Filed under having 1 意見  

【行銷】如何創造殺手級產品?

by :::陽光馬戲團:::

作者 : Brain.com 記者 吳恬儀
更新時間 : 2010/01/26 20:07:08

(Brain.com 2010-01-26)在M型化趨勢愈來愈明顯,不同階層消費者的購買能力也有天壤之別時,該如何以分眾化的產品力掌握市場區隔,並創造殺手級產品?

iRa Pro讓使用者透過iPhone遠端遙控,同時監看設於家中或公司的6個監視器(圖/摘自網路)

(Brain.com 2010-01-26)經歷過2009年不景氣的大風大浪後,M型化的社會現象恐怕是愈來愈嚴重。不過,當消費族群在購買能力上的區隔愈來愈明顯時,行銷人該如何從危機中找機會?又是該如何精準的洞察需求,並依照不同的生活形態,提供適當的服務與產品?聽聽手機應用程式公司,和日本通路商有哪些創意。

iPhone殺手級應用
時下最夯iPhone智慧型手機,因為使用者可以自行下載應用程式,使手機服務客製化的理想得以實現。應用程式平台App Store的興起,成為不少程式設計師淘金的新天地,各式各樣的應用程式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以新鮮的遊戲和貼心的服務,向使用者收取美金1到3元(新台幣31到96元)不等的費用。

這些應用程式,究竟能不能吸引使用者的青睞,還是得看產品力是否能夠符合需求。最近我們就發現了幾種超過價格美金400元(新台幣12,782元)的iPone應用軟體,卻仍能造成使用者搶購,讓我們來看看這些軟體有什麼有什麼獨特之處?

「Bar Max」就是其中價格最昂貴的應用軟體,如果說用1,000美元(台幣31,000元)只能換來一個手機軟體,甚至比iPhone手機本身還來得貴,怎麼會有人買呢?但如果這個價錢換來的,是一張能讓你一輩子吃喝不盡的律師執照,你還會覺得貴嗎?Bar Max就是一個號稱能幫助法律系學生輕鬆考取律師執照的應用軟體,使用者不但能隨時聽取上課時的錄音,也有龐大的考古題,讓學生能在等車、通勤時間,隨時隨地都能輕鬆複習,不必再帶著笨重的法律書籍。當然,只要一通電話,軟體公司也會隨時將最新考題,和法律資訊提供給使用者。

另一項軟體iRa Pro,雖然比前面提到的稍微便宜100美元(台幣3,100元),不過應用的範圍卻更為廣泛。iRa Pro可以讓使用者透過iPhone遠端遙控,同時監看設於家中或公司的6個監視器,對於家中有幼童,或是想知道停車場是否有空位時都相當方便。而對企業來說,能隨時掌握倉庫進出貨狀況,還有各個分店運作狀況,也是一大賣點。

日本另類福袋 有商機
以上兩個手機應用軟體就是掌握到消費者的需求,即使價格昂貴也有人毫不猶豫的買單。另一種商品雖然不一定有價值,只要行銷人願意實話實說,也有消費者願意接受。

不管是在哪個國家,一提到過節,幾乎都是消費者湧入商店,行銷人繃緊神經拼業績的日子。不過,單就節慶行銷來看,最值得稱道且屢試不爽的行銷策略,莫過於是在日本明治時代末期,由日本老字號百貨松屋發想的「福袋」。運用人們的好奇心、賭性、限時搶購的心理,並希望在每年正月期間討吉利,聰明的行銷人將過去一年來賣不出去的滯銷品,趁此時機從新包裝,並以不會降低品牌形象的方式殺低價格、清空庫存。

在100多年後的今天,福袋已成為各大通路、品牌的必爭之地,其概念雖然不變,但總類卻千變萬化。且根據打開後的滿意度,消費者還將福袋分為不同等級:讓心情鬱悶的「鬱袋」和「不幸袋」;如果袋中的商品是沒有任何價值的,或是沒人要的庫存品,那就只能淪為「垃圾袋」與「糞袋」了。從這點來觀察,與其讓消費者打開福袋後大失所望,對品牌產生不信任感,或許還不如老實一點。
因此近年除了常見的福袋外,就有誠實的業者將賣不出去庫存,包裝成「不吉利袋」,反而吸引了想要嘗鮮的年輕族群搶購。電器通路業者Clevery就是其中相當有創意的,特別針對經濟不景氣的情勢,推出2,000日圓(約合台幣709元)的「不況箱」。

圖/clevery.co.jp

雖然,不況箱就是不景氣袋的意思,手氣好的當然有機會抽到包含小筆電等大獎,但大部分的不況箱裡頭,都是一些令人沮喪的產品,比如說拉麵罐頭、泡麵、電腦組件、無用的電腦軟體、空白光碟、與無法在新版Windows上運作的周邊硬體等。台幣709元的價位,在物價高昂的日本來說不算貴,即使抽不到大獎,也算是在不景氣中幽自己一默,這樣獨特的訴求大受宅男的喜愛,也讓200個不況箱銷售一空。
想看看「不況箱」裡有什麼?請按此看實際情況

註: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任何媒體如需轉載,請徵求同意並註明出處「動腦網站www.brain.com.tw」,謝謝!

Filed under having 0 意見  

【行銷】2010趨勢大剖析

by :::陽光馬戲團:::

作者 : 吳恬儀
更新時間 : 2010/01/22 19:56:06

(2010年1月號405期動腦雜誌)成功的品牌大多洞察了消費者某些未被開發的欲望,在新的一年,行銷人該如何從商品區隔找出自己的優勢,讓消費欲望跳出來?

(Brain.ocm 2010年1月號405期動腦雜誌)2009年是充滿劇變的一年,悲觀的人或許看到的是天災、人禍帶來災難,但在樂觀的人眼中,景氣和自然環境的不確定性,卻也代表了無限的可能性與希望。不過,在目睹了全球金融百年巨擘的倒下,與風災之後的重建,相信不管是對樂觀還是悲觀的人來說,2009年給我們的教訓是一致的,就是永遠做好準備!而這對敏銳的行銷人來說更是重要。因此,本期《動腦》選在一月份,為讀者從各個角度來預測2010年會有哪些現象影響消費市場?哪些因素會改變行銷作為?我們如何讓消費欲望跳出來?

消費需求 不能少
經過了2009年景氣低迷,所有人似乎都在關心消費信心會不會回溫。在聯合國亞太經社委員會公布的年度報告指出,2010年亞太區經濟成長率預估為6.3%,台灣與新加坡、南韓、馬來西亞等都是3.5%。但是預測歸預測,成長的力道是快或慢,還都要看消費者的信心是否已經恢復,準備打開錢包?
不過可以確信的是,該買的還是不會少。根據Go Survey消費趨勢解析小組,針對HAPPY GO卡友的調查發現,在景氣衰退的時候,消費者通常會趨於理性安排金錢支配,對於購物清單上必須品的支出大多維持不變。特別是對21到25歲的社會新鮮人,及36到45歲的家庭客群來說,必需性的支出項目多,與2008年相比,每人消費金額落差較小,但會利用較便宜的替代品牌,或趁折扣期間來購買愛用的品牌或商品。
值得注意的是,食品業的復甦氣氛是各個產業中最早的。從2009年8月開始,在食品餐飲類商品的消費金額快速成長,到9月更是一舉突破2008年,消費金額成長4%,而接踵而來的各百貨公司周年慶,更是以低價促銷吸引目光,使原本緊縮的消費力大幅鬆綁,讓不少百貨業績大幅看漲。

精明消費 錢包飽
單是這些現象,並不能代表景氣的春天就要到來,對於不少先前頻頻加入價格流血戰企業的來說,恐怕還得面對更漫長的寒冬。Omnicom集團溝通洞察總監Guy Hearn在訪談中提出,許多品牌必須先面對無法回調原價的後遺症。因為景氣最糟的那段期間,很多品牌都在教消費者把注意力放在價格上,特別是那些原本在消費者心中持有良好形象的品牌,在大打價格戰的同時,也對消費者傳達了「其實我們沒有那個價值」的負面形象。
經過2009的挑戰,消費者不只對金錢更敏感,購物時也變得更理性、更精明,除了強調貨比三家不吃虧的原則,在購買前也會參考網友的評論,甚至會分享自己的使用心得,將品牌的優點、缺點公諸於世。從這個角度來看,毫無特色、缺乏情感、產品力又不突出的品牌,勢必變得愈來愈辛苦。Guy Hearn表示,較聰明的做法是提升品牌的附加價值,從品質、設計或與消費者建立情感聯結,讓消費者不得不將品牌當作必需品。所以能夠了解並貼近消費者需求的品牌,將遠比那些除了高價之外,沒有任何意義的品牌,更能夠在這個時代繼續生存下去。
對於愛貨比三家的精明消費者來說,能夠即時比價又能送貨到府的網路購物,是在不景氣時的好選擇,更讓宅經濟效益持續發燒,這點從Google在12月2日公布的台灣關鍵字搜尋排行榜結果中,也可看出端倪,在2009年度排名第一的關鍵字就是「網路ATM」。此外,回顧2009年網購市場的表現, HAPPY GO的消費人數跟消費金額也達一倍以上的成長,更預計2010年還會再成長,創造出高達3,200億新台幣的市場規模。
女爵質男 都怕老
至於在行銷人眼中扮演著敢花、肯花,能力一把罩、又獨立自主的女爵們,又會有哪些轉變?有趣的是,當她們愈是能幹,似乎就愈是疲憊。
《經濟學人》曾做過一個調查,發現在日本,男性平均每天的睡眠時間,比女性整整多1.5小時。在亞洲其他地區這個狀況也相去不遠,男性平均至少多了30分鐘的睡眠,也因此讓大多數的女爵們,經常感覺她們時間不夠用。
Guy Hearn解釋,那是因為這些女爵們認為,自己要做的事,比男性的還要花更多時間。例如,女性花許多時間在溝通和經營家庭關係上,而這些事情對她們來說都是必要的工作。所以相對來說,能提供各種便利性,並對女性需求有強烈認知的品牌,才有機會獲得女爵的認同感。
雖然忙碌的生活讓女爵們有時感到疲憊不堪,但她們也相當捨得寵愛自己。104市調中心專案經理林印信,也在動腦講座中提出,兩性平均薪資差異縮短,再加上晚婚、不婚族比例上的成長,都是讓經濟自主的女性大方投資在保健食品、化妝保養,和抗老化商品的主要原因。在這類商品中訴求速效的,也會更快速興起。例如訴求可以輕鬆減肥的日本豆乳餅乾、台灣的輕體瞬間餅乾、日本樂天的高單位膠原蛋白加維生素飲料等,都引起網友熱烈背書推廣。
另一方面,男性保養市場仍在不景氣下,不斷逆勢成長,男性美容沙龍及SPA專門店,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甚至有品牌強調男生膚質也要白得明亮、健康、滑順,和炯炯有神,可見愛美的男士不只愈來愈多,也更重視保養細節。在HAPPY GO的調查中,2009年男性美妝保養商品的消費金額比2008年成長4%,除了開始注重基礎保養外,相對來說,質男更注重深層保養,特別是26到40歲左右的男性。

親子商機 也看好
受到行銷人關注的族群,還有兒童。受到少子化影響,許多父母寧願省吃儉用,也不願減少在子女身上的花費,也因此相關產業較不受不景氣影響。在大多數業種都面臨負成長壓力下,嬰幼兒、兒童類商品的消費客單價,大致可維持去年的水準。從調查數據中來看,單次的銷售金額維持在2,000新台幣左右,準爸爸、準媽媽們會視嬰幼兒、兒童類的服飾配件為必需品,但會延遲購買玩具。
林印信表示,出生率低最明顯的影響,就是兒童產業的興起,包括兒童教育或兒童商品等。隨收入提高,不希望自己的小孩輸在起跑點上,家長很早就幫小孩請家教。不只教英文或數學,愈來愈多小孩學習特殊才藝。因此,想要接觸親子商機的品牌,未來最好的切入點是,向家長強調你可以幫助他們的小孩培養特殊才能。像是,過去幾年幼稚園多半以雙語教學作為賣點,但現在則是以才藝教學作為特色。
青少族群 最難搞
不過,不管是女爵、質男還是兒童,最讓行銷人傷腦筋的就是愛搞怪,又叛逆的青少年族群,因為他們極端自我中心,對於商業化的行銷手法敏銳度又高,能一眼看穿行銷人的操作伎倆;如果行銷人一廂情願,又手法拙劣立即會被揭穿。值得注意的是,年齡、性別等人口統計資料,只是分類工具,並不是用來了解消費者的正確途徑。
行銷人如果想貼近和青少年的距離,就要了解年齡並不代表喜好、心理需求和生活習慣,可以運用和品牌相關主題,像是運動、電玩或娛樂話題,來打動青少年的心。
例如,近年快速興起的網民與鄉民,不一定和年齡有關,但卻因為是網路的重要使用者,在線上購物、發表對品牌的看法,已成為每一個品牌經營者不可忽略的力量;當一個品牌在網路上的形象惡名昭彰,也一定會影響實體市場的銷售。
另外,受到矚目的消費族群,還有外表比實際年輕許多,又擁有自主消費的能力的熟年族,這群45歲至64歲的「新老年」,不但勇於追求新鮮時尚、注重健康與外表,也願意掏錢消費,是亟待開發的消費市場。林印信認為雖然現有的市場和產品,不見得能滿足他們的需求,但他們比一般消費大眾更渴望引領趨勢的企業,為他們打造美好的下半生。因此企業不但產品服務要創新,經營業態也要徹底創新,才是能滿足這群有錢又有閒族群的需求。

行銷達人 挖欲望
在介紹過主要的消費趨勢與各大族群在2010年的變化後,到底有哪些讓商品大賣的策略和步驟呢?在2009年12月號的日經《TRENDY》雜誌中,預測了2010將會熱賣的商品,並將原因歸納如下:
1以突破性的技術區隔:如果單是靠新商品、新創意,難以確保領先地位,品牌必須站在自己現有的立基上,去找出消費者對現有商品的隱藏性需求。而滿足消費者的期望就是商機,像是日本麒麟啤酒就因為發現酒駕事件頻繁,而消費者又常常想小酌一番,卻礙於駕駛人的身分不能盡興的煩惱,開發了0%酒精的啤酒,並在2009年推出6個月後,賣出了350箱,遠遠超過一般估計280箱的市場規模。 
2 以品質創造口碑:在消費者依賴網路評價做選擇時,物超所值、品質優良的商品,也會讓網友誠心推薦。例如森永推出口味濃郁又清爽無負擔的新款牛奶,且價格還比同類商品便宜日幣10元(約合台幣4元),在消費排行榜上連續6個月占據銷售第一名的寶座。
3環保商品有魅力:消費者的環保意識日益高漲,有環保和節約訴求的品牌,在消費者心中也會不斷加分。花王就開發了一款既環保,又能節約水資源的新款洗衣精Attack Neo,不僅強調清潔效果好,用量不需要太多,泡沫也能一下子就被沖乾淨,對於想要省時、省錢又省力的職業婦女來說,有相當大的吸引力。
在本期的「欲望跳出來」專輯中,我們不僅希望能帶領讀者從日本的熱門趨勢,洞悉明年的消費欲望(58頁);從世界各國的網路行銷負面案例,看到品牌衰敗的關鍵因素(62頁);更專訪了接二連三挖掘消費者欲望的愛之味行銷本部副總何如昌,探討他多次創造熱銷商品的秘密(68頁);再從行銷策略與廣告新平台的角度,觀察未來的行銷動態(72、76頁);最後回顧2009年台灣主流雜誌的熱門封面故事,分析她們因為掌握了哪些欲望,因此能抓住了消費者的目光(80頁)。
潮流終究是一時的,經濟學家郎咸平曾表示:「在21世紀,成功者已不再是創造者,而是快速反應者」。
品牌行銷人應多方觀察,以提升對市場的敏銳度,並快狠準地緊抓住消費大眾的脾胃,才能在不景氣下締造經濟奇蹟。


從欲望找商機
▲麒麟啤酒推出一款180日圓(約合台幣64元)的零酒精啤酒,讓駕駛人也能盡興享受喝啤酒的樂趣,也讓這款創意商品快速熱銷。圖片來源:http://www.kirin.com


品牌做環保 抓住主婦欲望
▲能幫消費者省時、省力、做環保的商品,在無形中也增加了附加價值,花王洗衣精Attack Neo強調清潔效果強,又只需洗衣機一次的沖水流程,就能將洗潔劑沖洗乾淨,讓許多精打細算的主婦趨之若鶩。圖片來源:http://www.kao.com

註:請尊重智慧財產權,任何媒體如需轉載,請徵求同意並註明出處「動腦網站www.brain.com.tw」,謝謝!

Filed under having 0 意見  

【行銷】如何抓牢青少年顧客?

by :::陽光馬戲團:::

作者 : 星傳媒體
更新時間 : 2010/01/27 19:49:39

(2010-01-27)隨著網路普及,青少年族群的生活與網路媒體結合度,越來越密切。為了吸引這些講求自我實現、求酷愛炫的年輕消費者,廣告或行銷案該如何做,才能引起他們的共鳴?

圖/sxc.hu by harrykeely

(Brain.com 2010-01-27) 花樣年華的少男少女們,在『兒童以上,成人未滿』的世界裡,有著何種樣貌呢?

觀察尼爾森2008年生活型態大調查中12至17歲青少年資料,我們發現,花樣少男少女處於擺盪在『依附家庭』與『自己的』生活世界間的過渡期。男生們與高中生以較快的步伐在摸索、發展『自己的』世界。

族群輪廓-以數位繭居族為主要組成,青少女、國中生家庭歸屬感較強
全體青少年以數位繭居族為大宗,他們喜愛投入網路世界及活動,擅長使用數位工具,易受廣告與媒體的影響。這個現象在男生、15至17歲高中族群裡更是明顯。青少年中第二普及的生活型態有兩種,一是熱愛追求流行、對促銷活動反應較靈敏、重視產品體驗的享樂秀異族,另外是擁有高消費能力,講究自我品味,個性積極自信,重視家庭及有質感的生活品質的品味菁英族,前者在女生族群裡的比重較高,後者則在高中族群裡突顯出來。(參考附表1)

絕大多數的青少年滿意目前的家庭生活,然而,他們與家庭成員關係的緊密度,卻因性別與年齡而部分不同。青少女與國中生中,有較高比例與家人無所不談、放假時與全家人一起活動 。上高中後的青少年開始發展出『自己的』世界,漸漸地從『以家庭為主的生活模式』中出走。 (參考附表2)

音樂是青少年的共通語言,男生愛電玩與體育活動,女生愛逛街
音樂是青少年的共同興趣,女生、高中生對此更為熱衷。電玩/連線遊戲則是男生們最普遍的休閒娛樂,音樂與書報雜誌緊追在後。除此之外,他們從事較激烈的體育活動,如球類運動、游泳的比例,也較其他族群高 。

女性對於逛街、購物、逛書店方面的熱愛,在青少年時期已經開始展露出來。同齡的女生,相較於男生更加喜歡到處逛逛。除了逛街外,她們偏好靜態的休閒活動。

高中生相對於國中生,更喜歡逛街購物逛書店,或許這個活動對他們來說,也是為了發展『自己的』世界時的探索與嘗試。(參考附表3)

電視是青少年最普遍接觸的媒體,網路次之,平面媒體閱讀率低
電視仍為最容易接觸青少年的媒體,其次為網路。高中生的昨日網路使用率近8成,已迫近昨日電視收視率。青少女、高中生族群對於平面媒體,特別是流行月刊的閱讀率較高。(參考附表4)

整體而言,青少年平均花在電視上的時間仍多過上網。依平均使用時數來看,高中生、男性族群對網路的依賴情形特別突顯,他們假日上網的平均時數,已相當接近收看電視的平均時數。(參考附表5)

在意網路交遊與娛樂功能更甚於運用網路令生活便利
查詢蒐集各類資訊、即時通訊、收發e-mail、瀏覽Blog相簿影音與線上休閒遊戲,是過半數青少年族群上網時經常從事的活動項目。男生們特別熱愛線上遊戲,女生們對命理星座占卜心理測驗,懷著特別濃厚的興趣,高中生有漸漸運用網路,讓生活更便利的情形。(參考附表6)

青少年族群對於即時通訊的依賴度,有超越e-mail的趨勢,這種現象在男性、高中生族群間已經很明朗了。他們對於Blog、線上遊戲、聊天室、社群的興趣,遠高於閱讀線上新聞。對於少男少女而言,在網路上交朋友、找樂子,比使用網路來令便利生活是更重要的事。

對於處在發展自我世界進行式的青少年而言,若行銷溝通方案能涵蓋對於自我的『體現』與『實現』、具實驗性質的『獨立自主』概念,應較可獲得這個族群的共鳴。

花樣少男少女的生活與網路媒體的結合度很高。網路對這個族群而言是蒐集資訊的工具、是延續真實世界中與同儕交往、溝通、玩耍的場域。比起規劃完整、職業執筆、四平八穩的長篇幅論述,他們更偏好即時的(如:即時通訊多過e-mail)、素人的(如: Blog相簿影音)、互動的(如: 即時通訊、聊天室等社群網站)溝通模式。

註: 尼爾森依2008年1-12月受訪民眾生活型態區分為六個族群,特性分述如下。
數位繭居族:以男性居多,喜愛且高度投入網路世界及活動,擅長使用數位工具,易受廣告與媒體的影響。
享樂秀異族:熱愛追求流行、對於促銷活動的反應較為靈敏、重視產品體驗。
品味菁英族:主要是中產階級、受過良好教育的高知識份子,擁有高消費能力且注重財富規畫管理,講究自我品味,個性積極自信,重視家庭及有質感的生活品質。
平凡普羅族:重視家庭,以工作者居多,且多是家中的經濟來源,不追求流行、消費活力較低。
精明持家族:以女性及已婚者居多,個性謹慎小心,以理性且精打細算的方式進行消費購物,照顧家人,較少使用數位媒體與數位工具。
傳統守舊族:年齡較長,教育程度偏低,以退休、無工作及家庭主婦的比例較高,大多不是家中的經濟來源者,不喜歡追求流行、不擅長使用新興電子科技產品,也較不願意接受新事物,習慣既有的生活與消費模式。

Filed under having 0 意見  

網頁就是店面 發揮介面小巧思,對面網友看過來

by :::陽光馬戲團:::

 

日 期:2010-01-11

撰寫人:數位時代

在實體世界開設一家店的裝修費用動輒百萬元,店家願意投資的原因在於品牌形象。而提供網友第一眼印象的網路賣場視覺介面,則如同實體店的門面一般,是傳遞品牌概念的首要關鍵。

撰文/羅之盈 攝影/侯俊偉

不論是大膽用色、復刻美式風格的威秀影城,還是用大地元素強調溫馨暖意的星巴克,抑或是使用暖色調營造樂活慢食態度的摩斯漢堡,每間店舖動輒百萬的裝修費用,為的就是讓消費者第一眼能感受到品牌概念及氣氛,願意停下腳步多看兩眼,甚至日後回想還能記得那股氣息。

在實體也好,在虛擬也是,行銷術不外乎新鮮感,另外越重視細節越能增加質感,甚至直接打動人心下單購買。相對於實體店面,網路商店雖然少了空間的向度,但仍可以透過視覺介面的設計,抓住網友的注意力,並且快速傳達品牌概念。

動線設計,決定交易程度

根據資策會MIC二○○八年線上購物趨勢報告指出,網友認為購物網站需要改進的地方,前十名之中,與介面設計相關的就占了四項,有平均高達四三%的網友認為有待加強。其中包括:介面容易找到需要的商品、網站容易瀏覽、改善視覺效果、增加影音展示說明。此四個弱項又可再進一步區分成兩大類,前兩項屬於網路賣場動線,後兩項則攸關視覺魅力。

以賣場動線來說,目前主流設計為兩欄式呈現,產品分類放置在左側邊欄,基本上已成為大眾網友的使用習慣。若是賣家採用「奇兵策略」,則需要更多的動線引導提示,或是更貼近使用者的直覺規劃。

除此之外,使用關鍵字搜尋也是重要的網路行為,當有買家抱怨找不到需要的商品時,店長就需要重新檢視各個商品標題和標籤(tag)是不是貼切吻合。

視覺魅力方面,就得靠美術與攝影來營造。長期經營電子商務網站的網勁科技執行長游士逸,對台灣網路商店的介面力表示讚許,「台灣賣家多數在開店平台上架設賣場,機制完全相同,卻還可以各自展現介面力,是不簡單的。」

攸關視覺的賣場設計費用,整體形象設計多則幾十萬元,少則只設計賣場商標、簡介的千元價碼,但不論費用多寡,足以傳遞品牌性格的視覺小巧思,才是畫龍點睛之處。樂天市場台灣市場業務本部長吉田直哉表示,好的介面設計可精確地傳達出店家的熱情,讓原本網頁冰冷的互動,增加親切感。

利用虛擬人物做溝通行銷就是一種點睛妙法。實體世界有統一超商Open小將,創造一年新台幣十億元的「角色經濟」,可見台灣消費者對於可愛風公仔的好感度與消費能力。

介面精采,忘了價錢

台灣自創的保養品牌「艾莎古薩」就走Q版公仔行銷,三個虛擬人物用逗趣的圖示介紹產品,不但成為網頁令人注目的焦點,小公仔甚至還有潛力發展出另一條新的產品線。

另外還有一種點睛妙法,就是情境式地營造賣場氣氛。在今年《數位時代》舉辦的「人氣賣家一百強」評選中,拿下專家評審獎最高分的海鮮市集,成立不過一年,能夠擄獲評審的關鍵,就在於從拍照到圖片文案,處理手法都相當細緻。「圖文並茂的精采文案,能讓買家忘了價錢,」前露天拍賣營運長葉奇鑫觀察。

販售冷凍料理包的「好煮藝義大利麵」,整體賣場以「餐廳」的概念打造,將料理包變成一道道剛從廚房端出來的美味餐點。「當網友對賣場設計的精緻細節感到有興趣時,品牌記憶點將由此而生,」好煮藝創辦人高博學指出。

結合影音,則是下一個極被看好的應用。「好的賣家要把commercial(商務)做成content(內容),」網勁科技執行長游士逸表示,在美國曾看過一個數位電視頻道,讓素人提供影片,其中一位女品酒師每支影片介紹一隻酒,她試喝完會評論酒味,最後再請有興趣的人到她的網路賣場購物,將賣東西的過程變成讓人欣賞或吸收新知的內容,影音行銷發揮效果。

目前台灣網路專職賣家粗略估計約有一萬多人,加上許多賣家批貨管道大同小異,要在產品上做出差異化,相對難度很高。當消費者透過搜尋找到商品後,介面的第一印象,往往是決定是否繼續交易行為的關鍵,多花一點點心思在介面的經營上,將會達到意想不到的行銷效果。

Filed under having 0 意見  

最自由的生活 最驚人的商機 Mobile Internet 芝麻開門!

2010年1月26日 星期二 by :::陽光馬戲團:::

 

日 期:2010-01-11

撰寫人:數位時代

智慧手機、智慧車、智慧家電、智慧電網、智慧化控制系統……,一場科技革命正熱鬧展開。看似單一產品的創新,背後其實有著更大的驅動力,那就是當行動通訊與網際網路結合後,催生出來的Mobile Internet新領域:所有資料都上網、所有物品都連網、所有人都掛網。從個人到企業都必須做好準備,因為前英特爾執行長葛洛夫提出的「10倍速時代」,已不足以形容這股浪潮將帶來的改變……

採訪.撰文/何宛芳 照片/達志--路透社

好萊塢明星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在電影《關鍵報告》裡,站在螢幕前,用雙手輕快操縱著各種資訊顯像的畫面,令人印象深刻。這個從二○○二年想像的二○五四年世界,除了是一部熱賣的電影,更清楚勾勒出未來世界的藍圖。現在電影中的一切,即將成真。而美國蘋果公司,是關鍵的引爆點。

二○○七年,蘋果執行長賈伯斯(Steve Jobs)拿著iPhone向世人展示,在這之前,外界只是把iPhone看作眾多手機的新選項之一,誰也沒想到,隨著這項產品而來的,竟是一場撲天蓋地的產業革命。

根據顧能(Gartner)產業調查,○七年第三季iPhone在智慧型手機的市占只有三.四%,時至今日,這個數字已經來到一七.一%。但驚人的不僅僅是iPhone與蘋果在手機市場躍進而已。根據手機廣告平台AdMob的統計,僅這一款手機(包含iPod Touch),就產出了占全球四三%的智慧型手機網頁瀏覽流量。再從與iPhone合作的美國電信商AT&T公開的數字來看,從○七年第二季至今年第二季,AT&T的行動上網流量已經轉眼成長了約二十五倍。

iPhone殺傷力的關鍵,不在於承襲蘋果一貫的產品美感,而是伴隨推出的App Store,徹底改變了產業的遊戲規則。在iPhone問世前,不少手機也可以上網,但因為內容並不是針對「行動」的特性而設計,上網行為始終也並未普及,而App Store的出現,讓許多內容或軟體商從此有了直接與使用者互動的新平台。

驅動推力一:應用軟體經濟成形

「蘋果的App Store可說是行動網路(mobile internet)的起點,」顧能行動通訊資深分析師呂俊寬指出,循著App Store而來的新獲利模式,讓軟體開發商有利可圖,而消費者也得到多元的服務及內容,找到上網的動力。

新的行動上網行為浮現,手機是開啟這個新世界大門的鑰匙:用戶不只講電話、玩遊戲,還可以下載影片、拍照,然後立刻上傳到部落格與朋友分享;只要按一個鍵,就可以輕鬆完成購物,甚至可以把手機當作生活搖控器,管理家中電器用品的使用。

一九九五年,以一份「網路報告」開啟了一系列網路產業的相關研究,為投資大眾勾勒達康(.com)產業榮景的摩根士丹利權威網路分析師瑪麗米克(Mary Meeker),當年精準描繪出網路的革命性角色。在今年的Web 2.0高峰會中,米克則是再度宣示行動網路將帶動的大浪潮:行動網路將接續網路的發展腳步,成為下一個引領產業翻倍成長的關鍵。

驅動推力二:行動裝置設計力提升

「行動網路現在與未來都將會比眾人想得更具規模,」米克分析,從大主機電腦(mainframe computing)、迷你電腦(mini computing)、個人電腦(personal computing)直到桌面網路(desktop internet computing),每階段的電腦運算時代都較前一個成長十倍。相較於已擁有十億用戶/台的桌面網路,米克認為由行動上網領銜主演的新運算世代,將把數字直接推升到至少百億台的規模。

「三到五年之內,行動上網一定超越固定(fixed)網路,」台灣大哥大營運長賴弦五預測。根據統計,全球已有四十三億人口使用手機,而近日出爐的分析報告也紛紛指出,在不久之後的二○一三年,甚至是一二年,行動上網用戶數就會超越電腦上網用戶,而且在包括印度、中國等新興市場,行動上網更會是主要的上網途徑。

「全世界只有低於二五%的人擁有網路服務,現在都能夠藉由手機接觸到網路,」瀏覽器公司Opera執行長譚詠文(Jon S.von Tetzchner)如此觀察。市調公司Mobilesquared分析師主管藍恩(Mick Lane)更進一步強調:「兩年之內,行動裝置將成為品牌及企業,與消費者溝通的主要管道。」

依照顧能行動裝置與客服團隊研究總監沈哲怡的分析,由iPhone所帶起的智慧型手機,在互動介面、瀏覽器使用介面的改造,以及網路、應用服務針對行動上網設計的提升,都是促使行動網路終於破繭而出的重要元素。呂俊寬則認為,在此潮流下,智慧型手機由商務往中階客群移動的現象,是市場擴大的關鍵。

此外,Google移動暨產品研發部門主管沃戴爾(Matt Waddell)也認為電信營運商在上網資費透明化的改變,亦是此波趨勢的重要推手之一。「行動寬頻網絡的成熟,是整個行動上網普及的趨動力,」賴弦五為此下了這樣的註腳。

根據摩根士丹利的預測,全球3G以上的通訊技術滲透率將在二○一○年超越二○%。米克認為,一旦超越這個普及度的「甜蜜點」,所有相應的商機、應用範圍,在歐美市場都將來到發展的蓬勃階段,其後的一、兩年,這一趨勢更將在全球遍地開花。

影響力一:開啟產業正向循環

「行動網路帶來的最大刺激是,它將帶來一個極大的市場,所有目前在網路上適用的商業模式,都可以找到相對應於行動網路端的機會,」譚詠文說。當越來越多的裝置支援上網,越來越多的服務可透過雲端運算,以各種上網終端來取得,這個趨勢也會將所有消費者、企業捲進浪潮裡,如同當年.com的熱潮。在呂俊寬看來,這一切源頭仍是iPhone,不過這並不完全是一家公司的功勞,而是因為它開啟了一場正向的產業循環。

這樣正向循環的意義到底有多大?我們從手機產業今年紛紛掛牌上路的線上軟體市集,就可以看出端倪。包括諾基亞(Nokia)、RIM(Research in Motion)黑莓機等手機硬體廠商,微軟、Google Android等作業系統業者及電信商,大家都要在這個新的應用軟體領域裡分一杯羹。

但這只不過是產業往行動網路世界移動的第一步。配合雲端運算,將來所有零散在各處的資訊,都可以有系統地被儲存及接取。而社群網站如Facebook熱潮的推波助瀾,也讓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需求更強。

未來手機、筆電、電視,甚至是汽車、家電,幾乎所有想得到需要用電的東西,都將成為連網環境的一個節點,產生新的互動連結關係。

影響力二:新的互動世界誕生

舉例來說,當你開車出門時,擋風玻璃可以直接變成導航系統,隨時提醒路況、車況及旅遊資訊;後座的家人也可以透過顯示器,與遠方的同學連線對打遊戲或聊天。醫療及教育現場,也都將出現各種有趣貼心的服務。例如出差的老公,透過超音波與行動裝置的連線,能即時感受孩子的胎動;老師也能以更有趣、豐富的多媒體形式,生動地完成授課任務。

「整個社會提供食衣住行各層面服務的廠商都會被帶動,」微軟行動通訊事業部營運暨行銷事業群協理郭念慈說。一旦內容與服務擁有更多的選擇性,自然也就會刺激使用者更頻繁、強大的行動上網需求。

硬體手機廠商開始做軟體,電信業者跨足內容產業,設備廠商則由製造邏輯轉向服務思維。原來涇渭分明的產業分工角色,開始出現大轉變。

呂俊寬就認為,隨著手機硬體差異性越來越小,個人化需求讓應用軟體日漸抬頭,硬體廠商的空間自然也會被擠壓。反倒是電信營運商因為手中掌握了全面的消費者訊息與帳務架構,只要能夠從消費者需求出發,重新包裝服務與商業模式,在新的體系下,仍將具有產業的重要影響力。

「行動產業是一個service的概念,舉例來說,一支電話號碼全球都可打,就是服務的概念,」賴弦五說。電信商得持續向服務靠攏,也是在環境壓力下的必然選擇。通訊設備商諾基亞西門子(Nokia Siemens)也指出,去年全球行動上網的資料傳輸量平均提高四.七倍。龐大的系統投資也讓電信商必須思考其他的服務獲利可能。

影響力三:提供消費者高度相關資訊

除了系統擴建的投資壓力,行動網路也並不必然是條康莊大道。譚詠文就點出行動廣告、付費金流與適地性服務(Location Based Service),將是其普及化的重要里程碑。

「這三個都是行動網路十分重要的元素,將促使行動網路完整商機的出現,」譚詠文表示,當讓消費者可在行動網路的環境中付費購買服務,利用位置來鎖定消費者,並提供高度相關資訊,甚至投放具吸引力的廣告時,行動網路才有成熟的可能。其中光是手機廣告花費,根據PricewaterhouseCoopers(PwC)的預測,從現在的三十八億美元,將直接在二○一三年挑戰九十二億美元規模。

正如同米克所說,這是一場世代性的關鍵戰役。在八○年代的個人電腦戰役裡,微軟、思科、英特爾等成了贏家;在九○年代的桌面網路競爭裡,創造了Google、雅虎的全盛世代。現在,我們又來到了另一場決定性的戰役前哨,從過往的經驗看,老公司仍會在舞台上發光,但不見得會是那個最耀眼的主角。誰會是新時代的明星?抓住浪潮,你就是答案!

Filed under having 0 意見  

Windows7 + Mobile 6.5強力出擊 微軟兩大利器,迎擊Google與蘋果

by :::陽光馬戲團:::

 

日 期:2009-11-20

撰寫人:數位時代

面對Google和蘋果的威脅,微軟在同一個月內,接連推出手機和電腦的新版作業系統Windows Mobile 6.5及Windows 7,企圖在目前三強鼎立的局勢中,拉開與競爭對手的差距。

撰文/陳怡如 攝影/賀大新

在微軟的發展史上,二○○九年十月,肯定是一個意義重大的關鍵時刻。在同一個月內,微軟不僅推出新版手機作業系統Windows Mobile 6.5,更寄望能以費時三年打造的電腦作業系統Windows 7,挽救Vista的頹勢,企圖同步進攻吸睛力最強的兩個螢幕——手機和電腦。

在九○年代占據電腦作業系統龍頭地位的微軟,雖然現在還是一方霸主,但後進者顯然給微軟帶來不小壓力。巧合的是,不管在電腦或手機領域,最常被拿來相提並論的競爭對手,都是Google與蘋果。微軟一路走來已經過了三十四個年頭,這位步伐略顯疲累的科技巨人,迫切需要全新的發展契機。現在,機會來了。

「對電腦產業來說,今天是一個重要的日子,特別是對微軟而言,」微軟執行長鮑默(Steve Ballmer)在紐約Windows 7的發表會上表示。經過三年多的苦心打造,被喻為「十年來最重要產品發表」的Windows 7,在眾人矚目下終於開賣。

改變作業系統的觀念

Windows 7上市後,撲天蓋地的新聞隨之而來:消費者徹夜排隊購買、台灣預購數量已超越當初XP和Vista的預購總和、各大科技廠商紛紛站台、未來將掀起龐大換機潮⋯⋯,Windows 7不僅為整個科技產業注入一股活水,對微軟來說,更是穩固霸主地位的重要利器。

兩年前Vista上市後,由於啟動速度慢、相容性差、占用資源過多等問題,讓原本對Vista寄予厚望的微軟,反而因此飽受外界批評。根據市調機構Net Applications指出,Vista上市後兩年,微軟市占率便下滑近四%,首度掉到九成以下。

在公司聲望大受影響之際,也讓競爭對手有機可乘。根據IDC統計,今年第三季蘋果在美國PC市場的占有率達到九·四%,對比兩年前的五%,幾乎是倍數成長。在蘋果步步逼近的同時,Google則擁抱另一種信仰,在網路與瀏覽器的基礎上,推出許多應用程式甚至是作業系統,企圖挾其網路霸主的地位,用免費的網路資源取代昂貴的作業系統架構。

在蘋果快速進占個人電腦市場、Google推出免費的網路作業系統之際,微軟不得不花更多精力吸引消費者注意。因此支援觸控螢幕、相容性更高、比Vista節省三○%的用電量、讓使用者輕鬆架設家庭網路分享照片和音樂的Windows 7就此現身。

「Windows 7是我們的大好機會,不但把PC變得更有趣,對全球無數使用者而言,PC變得更簡單快速,」鮑默指出。微軟希望,Windows 7不僅能改變人們對於電腦作業系統的舊有觀念,更能肩負挽救Vista推出市占率下滑、帶來新成長動力,以及強化微軟對全球PC市場掌控等三項重責大任。

擁抱社群,拉大手機戰線

相對於電腦市場而言,微軟在另一個列強環伺的戰場──手機,更是面臨一場苦戰。「每家大廠都想加強它們在智慧型手機上的布局,因為這是市場未來走向,」研究機構Avian Securities的分析師桑頓(Matthew Thornton)指出。

根據IDC統計,今年上半年,採用Symbian作業系統的諾基亞智慧型手機有四六·四%的市占率,排名第一,其後則是RIM黑莓機的一一.九%與蘋果iPhone的一一.七%,緊接著才是微軟的手機作業系統Windows Mobile,全球市占率一一%。

雖然iPhone市占率不大,但其掀起的觸控螢幕熱潮,及建造手機軟體商店App Store,受到使用者廣泛歡迎。

目前在App Store裡,共有超過八·五萬種應用程式可供下載,今年九月,下載數量更突破二十億次,為手機打造一個成功的營利模式。

至於Google的Android平台,則打著免費、開放的大旗,吸引各家手機大廠加入,美國四大電信業者現也都已同意銷售Android手機。根據市調機構Gartner的數據指出,Android在全球手機作業系統市占率僅有一·八%,但以推出僅一年的成績來看,Android未來還有相當大的發展潛力。

面對蘋果與Google的特有模式,微軟則推出全新手機品牌Windows phone應戰,裡頭包含新版手機作業系統Windows Mobile 6.5,可串聯Windows Live聯絡人,並可將照片同步整合到Facebook、MySpace、Twitter、Flickr等社群網站裡。此外,更主打手機軟體商店Marketplace,還有雲端備份My Phone兩大服務,預計今年底前將有三十款搭載新版軟體的手機在二十多國上市,藉此擴大在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占有率。

台灣微軟總經理蔡恩全表示,Windows Mobile最初聚焦在商務市場,現在則希望以娛樂、生活、社群等功能,吸引年輕消費族群,企圖拉大手機戰線。不過目前在Marketplace裡,僅有三百多款應用程式可供下載,比起蘋果與Google破萬的數量,微軟還有一段路要走。

三方爭霸,誰會贏得這場戰役?技術不再是唯一關鍵,深入消費需求,才能勝出。

Filed under having 0 意見  

當所有人都上網 連續性行銷一「觸」即發

by :::陽光馬戲團:::

 

日 期:2010-01-11

撰寫人:數位時代

行動上網讓使用者隨時隨地連接到你的社群和個人喜好,不但為社群互動模式增加一個新的面向,因為掌握了個人資訊,加上同儕的集體力,更將創造出一個前所未見的商業行為。

採訪.撰文/陳怡如

捷運上,年輕的高中生嘻鬧著談話,原來是手機上剛收到朋友出糗的畫面。不一會兒,十指手指忙碌了起來,忙著發簡訊、回噗浪。這樣的場景,許多人並不陌生,在未來還會越來越多、越來越有趣。

今年在網路世界冒出了兩股勢力:一股是社群網站大軍壓境,端看近來Facebook、Twitter、Plurk快速崛起的走紅程度,儼然是新一代的網路寵兒;另一股便是智慧型手機帶起的行動上網熱潮,未來各種行動裝置都能上網的景象,正逐漸成型。

社群加上行動通訊,這兩股龐大的勢力正快速結合,蘊釀著一股衝天之勢,將噴發形成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領域。不僅各大手機大廠、電信營運商、內容網站業者紛紛在手機上推出社群功能,本來就從社群服務起家的業者也加快腳步。

「未來所有人都一定要做行動化服務,而手機是目前最重要的入口,」易利信副總裁暨行銷長柏金達(Johan Bergendahl)指出,特別是出生於一九八○年之後的人口,他們誕生於數位化世界,早就習於事事數位化、物物連網化。他分析,這些數位原住民(digital natvie),與這一代人最大的不同,是老一輩的習慣把資源私有化,但年輕一代卻極度重視「分享」,因此社群化服務將成為驅動未來生活的重要動力。

新商機:社群改變對手機的期望

市調公司Jupiter Research早在去年時便預言,隨著如iPhone等智慧型手機越來越多,使用社群服務的人也逐漸變多,這將從根本改變人們對於手機服務的期望,社群網站更會成為手機的「殺手級應用」。

美國調查公司Compete的數據則顯示,在iPhone的使用者中,有七一%使用Facebook應用。而在所有智慧型手機的用戶中,有四一%使用Twitter。

「行動上網可讓使用者隨時隨地連接到你的社群和個人喜好,為社群網絡增加一個新面向,」雅虎行動事業部亞太區董事總經理昆茲(Matthias Kunze)表示。手機移動性與隨身攜帶的特性,讓以往許多不能上網的零碎時間,全都有了再利用的可能。其中,本來在電腦前就占據使用者大半時間的社群服務,自然就變成行動上網時的首選。

根據市調公司comScore的數字顯示,美國去年一月行動網路用戶數約一千萬人,但今年初已超過兩千萬人,相較於讀取新聞、電影、股票等其他服務大約一○○%至二○○%的成長率,使用社群服務成長幅度卻高達四二七%。

新體驗:延伸互動情境

市調公司eMarketer則預估,在未來五年內,全球使用行動社群服務的人數,將有超過五倍的成長,從一億四千萬人成長至七億六千萬人。至於透過行動裝置使用社群服務的人,在二○一四年將會超過七.五億人,占全球行動上網使用者的四五%。如此看來,手機將是未來除了電腦外,人們接觸各項社群服務的第二大載具。

對於這股逐漸成型的趨勢,國內各家業者也紛紛開始布局。雅虎今年中在台灣推出全新個人化行動首頁,使用者可依照個人喜好與需求,將各種網路服務(其中包含社群網站)整合到使用者的手機首頁。「對整體的上網體驗來說,手機扮演著延續和補充的角色,而不是單獨或分離的體驗,」昆茲表示。

從延伸的角度而言,對於旗下擁有眾多服務的社群網站來說,要率先選擇哪項產品進軍手機市場,就顯得格外重要。

痞客邦創辦人暨營運長曾皇霖表示,社群服務業者需站在使用情境去思考,當在上網速度不夠快、時間很零碎的狀況下,哪些服務仍可勾起人們的使用慾望,就是社群業者發展的第一優先。

他舉例,在手機上不太適合閱讀部落格,但卻適合上傳一、兩張照片,或即時更新微網誌狀態,這種三到五分鐘內就可以完成的服務,最適合優先在手機上推出。因此明年痞客邦將手機服務的重心,擺在旗下的微網誌Murmur。在他看來,「手機與電腦不是兩條路,而是同一條路,幫使用者完整了一整天的生活時間。」

新通路:擴展消費者接觸層面

不過面對國外社群網站來勢洶洶,對台灣的社群業者無疑也是個警訊。「當越來越多手機直接支援Facebook或Twitter,這對小規模的社群網站是很大的影響,」FunP執行長邱繼弘表示。他建議社群網站有兩個作法,一個是直接開發手機版的應用程式,省去打開瀏覽器、鍵入網址等繁複動作。FunP今年底前便會在Android與Windows Mobile的手機中,發布推推王的應用程式。

另一種方式便是借力使力,直接與在手機上已有基礎的社群平台合作,將自己的服務與之整合。例如FunP旗下另一個核心服務麻吉,與Facebook社群平台的定位相似,同樣都可讓使用者更新個人資訊與尋找好友等,因此未來將把麻吉搬到Facebook的平台上,藉由Facebook的力量,繼續鞏固自己的社群服務。

然而,目前手機四大平台(iPhone、Symbian、Android與Windows Mobile)勢均力敵,加上每個平台的開發邏輯及程序大不同,因此社群業者需先評估適用平台,再委外開發,節省資源。

新行銷:發展連續性行銷

對於「社群+行動」所開創出的新領域,其中的商業模式也同樣令人期待。昆茲認為,目前占主導地位的仍是手機廣告模式,但相較於電腦上的網路廣告,手機更能顯示使用者的個人資訊,能在對的時間與地點,發送客製化訊息給特定對象。

邱繼弘則指出在不久的將來,「Advertise(廣告)會開始變成Appvertise(應用程式+廣告),所以很多人會開發手機的應用程式。」這種將廣告應用程式化的作法,目前在Facebook眾多遊戲程式中常可看見,未來也可能發生在行動化的社群服務中。

摩根士丹利網路分析師瑪麗米克(Mary Meeker)以全球前五十大網站營收來源占比為例,當使用者連網行為從桌上電腦轉移到手機上時,她預估電子商務所占比例,將從原本的三五%大幅成長到七三%,而廣告反而由原本的四○%急速下跌至五%。這意味著,企業與消費者的互動,不再只是檔次廣告的概念,必須透過一個連續性、多管道的角度,引導交易行為完成。

而金流模式的改變,也是可以期待的一個方向。「手機收費會相對容易,因為它直接內含在手機帳單裡,」曾皇霖表示。不論對業者或消費者而言,小額、簡化的付費機制都有助於降低使用障礙。但他也指出,目前國內智慧型手機還未到普及階段,加上人們用手機使用社群服務的習慣還未完全成熟,至少還要一年以上的磨合期,國內的行動社群服務才有較大幅度的發展。

在未來一體化溝通、多媒體內容的發展下,你的大世界,就存在口袋裡小小一台的行動裝置中。

Filed under having 0 意見  

品牌電腦的時代來了嗎?

by :::陽光馬戲團:::

 

日 期:2010-01-26

撰寫人:王昱中

在3C的世界中,有愈來愈輕薄的筆電、愈來愈多變的數位相機、愈來愈清晰的螢幕以及愈來愈聰明的手機,在這些高科技3C商品的夾擊之下,往年獨領風騷的桌上型電腦似乎悄悄的被邊緣化。

雖然筆電發展迅猛,近年也是3C大廠主打的焦點,但是桌機作為一種低調而華麗的存在,仍有一定的市場版圖,消費者在購買桌機時,有所謂品牌電腦及組裝電腦的選擇,品牌電腦的最大特色在於其LOGO,亦即品牌大廠在後撐腰的力道,各品牌廠依照既定的規格及零件大量生產的電腦,每1台的零件都是一樣的,有些品牌電腦亦能依據消費者要求進行零件的小幅升級,如記憶體或硬碟容量的提昇,近年品牌電腦價格紛紛殺很大,有些品牌電腦甚至比自行組裝的電腦更便宜,加上附贈正版的作業系統、附加的各種軟體等,以及外型的不斷進化,讓品牌電腦近年成為消費者的另種選擇。

自組電腦則與品牌電腦大異其趣,由消費者依照自己的需求,自行選購系統零組件後自行組裝或由店家代為組裝,相較於品牌電腦大部分的規格既定,自組電腦的空間更為廣闊,DIY的過程是一種從無到有的樂趣,也許做功課的時間需要很久,也許自組的零件加一加也不便宜,但是DIY的樂趣跟成就感絕對破表,對於追求極致效能的玩家而言,自組電腦是一個很實在的選擇。

兩種型式的電腦似乎各有千秋,但消費者比較買誰的帳?根據東方線上2010年版E-ICP東方消費者行銷資料庫顯示,消費者最近1次購買的桌上型電腦中,以最近1次購買的時間與購買電腦的類型來看,自行組裝跟品牌電腦的差異並不大,呈現五五波的態勢,似乎也不能說誰的時代來了,或是誰的時代正要消失了,產品的好壞由消費者仲裁,而廠商除了摸清消費者心態外,更需要瞭解誰才是自己的主力客戶。

進一步根據東方線上2010年版E-ICP東方消費者行銷資料庫中,不同科技生活型態族群購買桌上型電腦的差異性有以下發現:

徹底被科技產品圍繞,同時也熱衷於吸收最新的科技資訊的科技知識家,不只看現在的效能、未來升級空間,也極為看重系統的穩定度,因為他們不希望在出團的時候突然當機,因此坊間各品牌主推的各種魔獸機或是狩獵機等以適合電玩為主訴求的機種較能吸引他們。

對於創新科技採用較為保守的科技審慎者,口碑是讓他們放心選購的一大要素,跟科技知識家較為不同的地方在於他們買電腦並不是只為了遊戲,可能是為了親友的口碑、為了升級的方便、為了不同於一般三大二小或四大三小的外型,因此有各種不同選擇的零組件店家,能夠滿足他們做完功課之後的選擇。

對於新產品的採用度最為積極,最具冒險精神的科技急先鋒,在桌機上追求的是極致的性能及聲光感受,因此品牌電腦處處受限的規格基本上已無法滿足他們,追求終極的機王之王是這群人永不停止的渴望。

相對於性能導向者,對一般科技產品的資訊不太有興趣,對科技產品依賴度也不高的科技絕緣體,對於桌機的態度就是:只要品牌有聽過、電腦有保固、操作還OK就行了,對於這群不忮不求的消費者而言,品牌電腦是最佳的解決方案。

會購買自組電腦者,多對於電腦有一定的知識與裝機技能,在自己熟悉的領域中追求性能的極限及自組的成就感跟快樂,但在之後的維修上可能要花很多心力,相對於購買所謂「光華牌」電腦者,品牌電腦講求的是一種品牌的可靠度、信賴感及整體的服務品質,但在規格及效能上可能又沒辦法跟自組電腦相提並論。

品牌電腦與自組電腦各有擁護者,其背後的意義為信任對象的不同—一個是信任大廠的品牌光環,一個則是信任自己的專業技能與判斷,讓自組電腦成為自己專屬的私人品牌,對於各家電腦大廠而言,面對愈來愈精明的消費者,勢必要在銷售方案上針對不同需求的消費者量身打造,如華碩最近強打的遊戲戰鬥機,訴求兼具外型與高效能;而宏碁除了推出所謂的狩獵機與之對抗外,也推出新規格的All-in-one觸控電腦,試圖給消費者不同的體驗。而消費者在愈來愈多的選擇中,也必須把持住自己需要的跟想要的各是什麼,再根據這些需求仔細篩選過濾,才不會在一片資訊海中陷入無所適從的困境。參考資料:各品牌近期DM

Filed under having 0 意見  

【生活微觀察】再探台灣臉書使用行為

by :::陽光馬戲團:::

 

日 期:2010-01-27

撰寫人:Jeremy

之前亞洲華爾街日報有篇文章,標題是「臉書如何讓網路交友貶值」,文章裡面大致提到臉書正在大規模地搜集了我們的個人訊息,然後打算將這些訊息打包出售,文末的結論是「這裡不是一個與朋友親密交流的地方。」

個人覺得這是一篇蠻有趣的文章,提出不少值得討論的觀察。在網路該如何處理隱私權問題,是每個網民該注意的;但網民如何處理隱私的問題,卻是行銷人要留心的。因為這決定了使用者願不願意接收商業訊息,願不願意浮出水面與之互動。也因此,我們不妨來看看台灣臉書用戶的一些使用行為吧!

根據數位時代的調查,台灣臉書用戶有86.8%是註冊不到半年的。很明顯的,開心農場是吸引這群新進使用者進入臉書的重要原因。在這個時期,偷菜是加入臉書最主要的原因。為了要擴大偷菜的成果,很多使用者對於朋友的選擇標準初期非常寬鬆,不管是朋友、朋友的朋友,甚至是遊戲論壇上的陌生人,通通都可以接受。

但隨著隱私權問題慢慢浮現,臉書也開始出現了三大拒絕往來戶(陌生人、舊情人、老闆),對遊戲沒有那麼沉迷的部分使用者(特別是女性)選擇將帳號砍掉重練,絕大多數的上班族選擇加為朋友的門檻也驟然拉高,對於陌生帳號的戒心也提高不少。反倒是學生對於隱私權的顧忌,不如上班族來得高。

有個很有趣的觀察,根據調查每位臉書用戶平均擁有120位朋友,但愛玩遊戲的用戶,朋友數普遍都比較高,對這群以遊戲、測驗為主的用戶來說,普遍都擁有相當高的遊戲等級,在使用上也已經沒有什麼隱私權的考量。也因此這一類用戶的塗鴉牆幾乎都是遊戲、測驗的訊息,鮮少有私人狀態分享或交流。再仔細看男女的差異,你會發現男性遊戲重度使用者所追蹤的粉絲專頁數量並不多(而且大多是遊戲相關專頁、社團),明顯將重心放在遊戲上;反倒是女性遊戲、測驗重度使用者,追蹤的粉絲數量多半都較多,顯示在遊戲之餘,這群人仍然會追蹤品牌訊息。

換言之,對這群遊戲、測驗重度使用者來說,女性族群是粉絲專頁可以著墨的重心,有興趣的話題仍能吸引這群人的目光。但因為這群人以遊戲、測驗為主,塗鴉牆上的訊息非常瑣碎,漏掉粉絲專頁訊息的機率非常高。對行銷人來說,這群女性可以墊高粉絲的數量,也比較願意互動,但訊息不見得能夠接觸到她們。

至於較為重視隱私的族群,則分為兩個族群,一個還是以遊戲、測驗為主,但遊戲的對象則是以自己的朋友為主,也因此分享自己近況的比例也高,跟朋友互動也較為頻繁。至於另外一個族群,要不就是從遊戲狂熱階段退燒下來,變成偶爾玩遊戲,要不就是完全不玩遊戲。這群重視隱私的用戶更重視與朋友之間的交流,塗鴉牆幾乎只有朋友才有權限瀏覽。

也因為較為重視訊息接收,這群人更會積極追蹤喜歡的粉絲專頁,但多半屬於潛水一族。部分用戶對於有趣、有人氣的品牌訊息也會浮出水面回應,但單看回應(不含讚)與粉絲數量的比例,你會發現大多數的品牌專頁回應的比例通常都低於萬分之十,證明在網路世界會回應的用戶還是少數。

而從眾多粉絲頁面的回應看來,年紀較輕的使用者比較容易浮出水面回應,但回應多半是簡短的訊息;較年長的使用者較少回應,但一旦回應通常會是更具體的觀點。一般來說,女性會比男性更常回應,但頁面多半設為隱私,著重在小圈圈交流;不少男性的朋友圈幾乎都是女性,顯示男生多半希望透過臉書多認識異性,對於隱私權的態度較為開放。

這是我個人花了一點時間,所歸納出來的觀察,或許不見得準,畢竟臉書使用目前是蠻個人化的。但想要經營粉絲專頁的你,不知道想過這些問題沒有?你又是打算如何接觸如此多元的台灣臉書用戶?又該如何讓這群重視隱私的用戶站出來回應你呢?

作者:Jeremy為東方線上生活微觀察專欄客席作家,《噗浪玩出大生意》作者,科技部落客兼網路玩家,PC Home電腦家庭、中時部落格專欄作家,部落格共累積950萬人次,熱衷觀察新科技使用行為模式與消費者心理學,進而從中找尋行銷商機。

噗浪帳號:http://www.plurk.com/jeremy_3c
臉書帳號:www.facebook.com/jeremyjotter
聯絡方式:jeremy.3c@gmail.com

Filed under having 0 意見  

【生活微觀察】初探台灣臉書使用行為

by :::陽光馬戲團:::

 

日 期:2010-01-22

撰寫人:Jeremy

台灣網友的使用行為,跟國外一直是不太相同的。有時候拿國外的案例看台灣,通常都會有點失真!
舉例來說,在國外逐漸式微的BBS文化,在台灣的人氣一直居高不下;老外喜歡的書籤網站,在台灣並沒有跨越主流市場;全球最大的微網誌服務Twitter(推特),台灣人顯得很冷感;就連在國外走紅多年的Facebook(以下簡單臉書),在2009年9月後才以戲劇化的方式在台灣市場爆炸性成長。
說戲劇化的原因,在於半年前台灣臉書用戶還不到40萬,現在早已跨越500萬大關,短短六個月成長超過13倍。而台灣使用者熱情擁抱Facebook的主要原因,卻是來自於開心農場這個小遊戲,與老外用來與朋友交流的目的大不同。
也因此,臉書到目前也已經成為行銷人避不掉的一個話題,因為有幾百萬人停留在上面,而且這個趨勢看起來也不會改變。我們都知道遊戲是臉書在台灣竄紅的主要原因,但除此之外,我們必須謹慎思考,臉書現象背後代表的意義。
臉書是個自得其樂的環境

網路發展從早期的功能性應用,慢慢往娛樂性應用移動的過程中,越來越多人用網路來打發時間。根據統計,有接近85%的台灣臉書使用者用戶,會做測驗玩遊戲。對這群人來說,臉書對他們最大的用途就是用來打發時間,而臉書上的測驗與遊戲,可以充分達到這個目的。
如果拿微網誌服務噗浪來相比,很多人玩噗浪同樣也是打發時間,但在噗浪這種高度強調交流的服務上,必須要有人回應你才會覺得好玩;但臉書不同,即便你的朋友不多,完全不參與交流,光是在測驗、遊戲中,你都可以自在地打發時間。這也是很多人放棄噗浪的原因,因為產生不了交流也就難以為繼。
也因此,台灣臉書用戶相較於國外,使用上是較為「孤僻」的。尤其現在多數臉書用戶都有隱私權的自覺,除了部份懷有「特殊目的」的用戶之外,有意義的交流都僅限在熟人之間的小圈圈。目前大部分看到的行為,都是一個人玩遊戲,然後離開,揮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也不會留下什麼痕跡。
自得其樂會造就臉書「討厭陌生人」的氛圍,對於行銷人來說,這也意味著在上面的參與度會比較低,而且網友不願意冒著曝光的風險來回應你。
◎ 臉書的非同步互動

拿偷菜這件事來說,你會發現好玩的地方在於即使朋友不在線上,你還是可以上門偷菜,等到朋友上線再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你們不需要同時在線上也可以進行互動。放大看其他的遊戲與測驗,你會發現道理類似,這意味著臉書上是比較偏向非同步的互動,「即時」這件事情變得沒有那麼重要。但在噗浪上,多數人恨不得你的噗馬上有人回,否則不會產生互動,交流也就停住了。
這種非同步的互動,會讓「即時」這件事在臉書上變得沒有那麼重要。也因此,在臉書上我們很少看到對即時性重大事件的參與,這也會讓行銷口碑的傳遞變得不是很順暢。(稍後我會對此有更深入的看法)
持平地說,臉書在台灣的應用才剛開始,很多現象尚未蓋棺定論,但以目前半年多來的觀察,個人認為臉書是個非常好用的行銷工具,但如果硬要拿國外的案例套在台灣使用者身上,我幾乎可以預期一年後臉書上將多了一堆垃圾帳號,就跟當年的企業部落格一樣!
用臉書做行銷並不難,但可能也沒有你想像中地簡單!
作者:Jeremy為東方線上生活微觀察專欄客席作家,《噗浪玩出大生意》作者,科技部落客兼網路玩家,PC Home電腦家庭、中時部落格專欄作家,部落格共累積950萬人次,熱衷觀察新科技使用行為模式與消費者心理學,進而從中找尋行銷商機。噗浪帳號:http://www.plurk.com/jeremy_3c 臉書帳

Filed under having 0 意見  

2009 媒體總覽

2010年1月18日 星期一 by :::陽光馬戲團:::

 

浩騰媒體 提供

2010/1/8
【字體】放大 | 正常 | 縮小

2009 媒體總覽

前言:在金融風暴下 消費者行為已改變

2008年第四季引爆的金融風暴,在歷經一年後,景氣燈號終轉綠(代表景氣穩定)。對許多企業主來說,這絕對是一個令人振奮、正面的訊息。但消費者呢?在這一年當中,是不是已經有一些態度及行為已經改變?對媒體的影響又是甚麼?這一期的Onmedia就來探討這樣的課題。

OMD在2009年第三季於亞太地區進行了一項研究調查結果中顯示,這一年的經濟衰退,導致許多民眾的收入銳減。不論是失去工作或是無薪假、減薪等等的措施或是投資的財富呈負成長皆逼促消費者必須做出生活方式的取捨。我們更發現,這些取捨更進一步的影響了媒體的使用習慣,且短期內消費者還不會因為景氣復甦而再回復之前的行為。

目前消費者的行為及態度可歸為三大形式:1. 減價再購買 2. 不衝動性購買 3. 宅

除此之外,研究結果也顯示消費者漸漸傾向選擇免費的休閒活動﹝例:上網、看網上影音等﹞而減少需要付費的娛樂活動﹝例:聽演場會、去pubs、外出用餐等﹞。因此,對於企業主來說,廣告訊息或服務性質能符合這樣的行為模式將最受消費者的青睞。

電視仍是主流 網路首次超越報紙

從媒體滲透率觀察得知,電視媒體仍然是滲透率最高,變動不大,近6年來都是維持在95%上下間平穩的微幅變動,報紙及廣播則是逐年下降,慢慢轉向網路的新聞網站或是網路電台;同時,網路滲透率上升,這和社群網站、微網誌的盛行有關。圖中也可看出網路的滲透率預測將持續往上,唯幅度將趨緩。除傳統媒體之外,接下來也會探討手機的未來發展。

電視媒體:無線台收視趨向下坡

從有線及無線近五年收視比例來看,無線台收視比例有逐年下降的趨勢,只有在2008年因受到金融危機影響,有線電視收視比例下降(相對無線台收視則上升);今年全球經濟逐漸回穩,在節目更豐富多元,分眾節目的趨勢日漸成熟之下,有線電視收視至2009年12 月為止已達80%。

綜藝及國片前景看好

今年各台不同的節目類型普遍收視都較去年好,其中歌唱綜藝跟國語電影成長較多,顯示出現在音樂節目中,歌唱比賽形成風潮,而國語電影則是因為近年國片起飛,收視上揚。

電視產業發展現況

2009年電視產業中表現最亮眼的,即是液晶電視的出貨量,尤其在第三季表現更成長了38%,隨著液晶電視價格逐漸下降,在電視機市場中,已占大宗比例,並且帶動了LED面板、電視上網的發展;而搭配數位電視的HDTV(高畫質)是未來數位影音產品的走向,在另一方面,中華電信MOD以互動性和豐富多樣性、個人化為優勢,積極開拓市場中,近期壹電視新頻道可能在MOD上架,更是掀起了與有線電視的戰火,許多頻道開發找上MOD,對有線電視造成影響,更可能上演搶頻道之戰。

報紙媒體:整體昨日閱讀率微降 主要報紙微幅影響

整體報紙閱讀率在2009年間有微幅下降,其中日報的部分,主要報紙閱讀率的影響不大。雖然自第一季發現各大報閱讀率成長後,第二季及第三季均呈現下滑趨勢,但預估全年度平均將與2008年的水準差不多。

有趣的是,根據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公司於2009年6月下旬針對台灣網友進行的報紙調查,結果發現有三成的受訪者多以瀏覽新聞網站取代看報。再一次顯示了金融風暴下,消費者轉向使用「免費」媒體的強烈意願。而其中統計一周內瀏覽最多的新聞平台,雅虎新聞更以高達八成的瀏覽率遠高於其他新聞網站。另外,這些有看網路新聞的受訪者,近三成左右在近一週內都未購報或不購報。共有六成的受訪者沒有看報紙的原因以「看網路新聞」為最多,其次是「看電視新聞」(Base: 09/06/22~06/23 台灣網友 共7,706份有效樣本 Source: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 June, 2009)

在閱讀版面的部分,社會新聞和頭版所佔的比例相當高,占了近八成,顯示出報紙頭版的重要性,娛樂新聞所佔比例也很高,民眾喜歡有趣的娛樂新聞及生活消費資訊,對於政治新聞的閱讀率卻較低。

雜誌媒體:雜誌滲透率逐年下滑

從雜誌滲透率來看,過去一年中月刊及週刊的閱讀率都下滑了不少,這和其他媒體,尤其是網路的發展及數位行銷的趨勢有相當的關係。特別在台灣,以零售高過於訂戶的情形之下,平面廣告的露出率難以掌握更是讓平面媒體的廣告量成長受到限制。數位、多媒體、及網路社群行銷的興起,即使有女性時尚雜誌的主力,整體看來,雜誌滲透率在未來仍成長有限。

同與報紙,主要雜誌的閱讀率在2009年間均呈微幅下滑但仍然維持一定的購買群眾。某些族群仰賴雜誌為資訊媒介的力量也是企業主除了閱讀率外需要考量的一點。

最愛娛樂八卦 重視理財

影視娛樂雜誌還是深受喜愛,比例37.8,而第二名雖然是服飾內容,但其比例卻較影視娛樂消息少了將近一半,雖然分眾雜誌各有市場,但普遍民眾還是喜歡看看影視娛樂消息。此外,自去年經濟不景氣以來,人民開始重視理財,雜誌比例16.7%。(Source: Nielsen MI+LIFE INDEX 09‘01-09’06 All Sample)

數位出版新勢力 - 電子書

由於近年政府與企業都在推動數位內容的多元呈現,跨媒體匯流與整合,正是數位行銷的利基點,在閱讀器技術發展蓬勃的情形之下,資策會MIC統計,全球電子書閱讀器產業規模預估2009年將達到305萬台,成長率為177.3%,2010年將達到769萬台規模,成長率為152.3%,預期至2013年的產業規模將達到1,976萬台。

根據國際數位出版論壇(IDPF)的調查,從去年開始,電子書內容的銷售量全球每個月約為四十萬本,估計明年數位資料產量將與紙本平分秋色,到了2020年,數位內容市佔率便將達到65%,成為出版市場的唯一主流。雖然還不能確定民眾對電子書的接納度,但在未來勢必會漸漸對傳統平面媒體造成影響。

廣播媒體

最後一次聽收音機的時間,調查結果發現2009年的收聽情況較2008年好轉,昨日收聽的比例較去年高,原因應是今年景氣好轉,下半年更有購車潮,在開車期間大多習慣聽廣播電台,且便利商店也都會播放廣播,雖然不聽廣播的比例仍是最高,但未來的情況仍未定,不聽廣播的比例應會逐年減少。

年輕族群減少傳統廣播收聽音樂節目最受喜愛

從上圖得知,年輕族群多減少以傳統的收聽設備來收聽廣播,但是網路及手機等數位媒體的使用增加,顯示未來廣播朝向數位發展。銘報曾針對97學年度傳播相關科系畢業生做「收聽廣播習慣」的問卷調查,結果發現,畢業生最常收聽的電台前三名由「Hit FM聯播網」、「ICRT」、「飛碟」再度蟬連。最常收聽的節目類型以「純音樂類型節目」、「綜藝性節目」和「談話型節目」最受歡迎。

戶外媒體

公車廣告最注目

幾乎是只要走出門就可能看到的公車廣告,目前仍是戶外廣告中的最大宗。在國外,運用大型貨車或是公共藝術來呈現的戶外廣告案例相當多,其設計感更讓人驚嘆。

戶外廣告也數位化

有些廣告像是裝置藝術一樣,能分析消費者行為並產生互動,成為未來具潛力的數位媒體之一。

其中結合影音、動畫、圖片、文字,並藉由高畫質螢幕顯示的電子看板,在不景氣中,今年全球市場仍有25%到30%的成長。網路、觸控等技術的強化下,雙向互動的功能也成了電子看板的重要趨勢。市場研究機構DisplaySearch也指出,過去五年電子看板整體的市場規模成長了300%以上,到2011年時,全球電子看板的市場規模可望達到146億美元。

網路:網路不再侷限於電腦連結

根據尼爾森媒體大調查的結果顯示,昨日上網率達50%。在追蹤消費者於網路平台上進行的行為改變,發現收看電視,閱讀新聞及即時通訊的使用率與2005年相比爆增數倍。

我們也發現,近一年來除了透過網路取得娛樂性之外,線上購物也成大幅度的成長。許多人選擇花較多的時間宅在家中並將網上活動除了一般資訊搜尋及email收發外,更多元化的發展。社群媒體的盛行是其中一項,而線上遊戲 也是引導黏著度的原因之一。

另外,iPhone及智慧型手機的持續進階也是促進消費者媒體使用行為轉變的原因之一。消費者對新一代科技玩物的風靡及對網路的著迷,我們已發現有許多研究顯示消費者使用手機上網的行為軌跡與其透過電腦上網的行為極為相似。在未來,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率是值得觀察及注意的。

互惠廣告模式是可行的

根據TNS研究公司對台灣3G門號、手機及加值服務的追蹤觀察,自2008年到2009年四月已有四成的民眾使用3G門號/手機,目前有使用3G服務的則佔近一成,未來持續看漲。

另外,研究也顯示有近四成的民眾願意嘗試使用夾帶廣告訊息的加值服務,以換取手機加值費用的補貼。使用多種加值服務的受訪者,對於這項「互惠廣告模式」的接受意願也越高,在目前已使用4種以上加值服務的受訪者之中,63%持正面態度。 「簡訊」、「來電答鈴」與「鈴聲下載」是使用率較高的加值服務,研究也證實,這些加值服務同時也是消費者最有興趣採用「互惠廣告模式」的。如果這些加值服務搭配廣告補貼優惠之後,消費者使用它們的普及率和頻率將很有成長潛力。因此,儘管目前使用率不高,但是在取得消費者的同意下,透過行動電話進行個人化、一對一的精準行銷,廣告效果仍不容小覷。

結論

2009年受到金融風暴及經濟不景氣等種種因素影響,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及態度的改變也間接影響到其媒體使用行為。根據尼爾森媒體大調查的結果顯示,網路目前已成為第二大媒體。因此即使在2009年的網路廣告量並未如預期中較2008年大幅成長,但我們無法忽略宅經濟的持續發燒及越來越多媒體曝光將轉往網路或其他更新的科技媒介,例智慧型手機等等發展。持續關切更多元化能直達消費者的溝通媒體將更能有助於將我們的廣告主更貼近消費者的生活。

Filed under having 0 意見  

東方快線調查:熟年族網購有熟穩現象

by :::陽光馬戲團:::

 

eolembrain 東方快線

2010/1/8
【字體】放大 | 正常 | 縮小

EOLembrain東方快線由2008年底開始觀察消費者網購情形,並針對由嚴格機制建立的網路市調會員長期調查過去7日內的網購經驗、網購商品、網購花費。以下為調查摘要:

近七日網購率超過50%

網購率較2008年成長3%:在最近一次於2010/1/1~5調查數據(見圖1),在近七日內有網購的人數比率達55%,若比對歷史資料,三個時間網友網購的比率均突破50%,表示每兩位網友中就有一位在近7日內曾在網路上買過東西。相較於2009年5月,雖然2010/1日網購率下降5%,但比起2008/12仍成長3%。

–男女網購10%差率:比對兩性網購率,有趣的發現三個時間點女性網購比率均維持高出男性10個百分點的差距。

–熟年網購熟穩:觀察三個時間點各個年齡層的網購經驗,發現越壯年者網購率越高,而40歲以上網友對網購的疑惑也越來越小,不只網購率持續高過24歲以下網友,即使下降其幅度也低於年輕族,似乎更熟穩。

服裝/鞋類/皮帶類網購商機最大最穩

由消費者網購商品的歷史調查數據,乃有以下發現:

–合身親膚商品越引人愛買:對服裝/鞋類/皮帶類、美容保養化妝品,消費者向來相當在意商品的合身貼體、適肌親膚性,總是習慣在買之前會想先試穿試用,然而調查數據顯示(見圖2),服裝/鞋類/皮帶類、美容保養化妝品卻是最多網友近七日內網購的商品,或許是因為現代消費者不只對自己身體狀況越加了解,同時更清楚要如何買到想要的貼身親膚的商品,而網購業者提供一定期間賞貨服務更?除消費者對網購的防備之心。

–增智強身類網購率逐步成長:比起2009年中的網購第三名項目—餐飲食品類,2010年初網購餐飲食品類的比率較低,退居第四位,取而代之的是教育學習類商品,該類商品在2010年1月登上網購排行榜的第三名,且與運動健身類商品是調查的商品類中網購比例呈現逐步成長的商品。

Filed under having 0 意見  

虛擬情感的持續相伴 又寂寞又華麗的N世代

by :::陽光馬戲團:::

 

東方線上 E-ICP生活型態研究

2010/1/15
【字體】放大 | 正常 | 縮小

社會上有一群人,從人格養成的青少年階段便大量與網路接觸,網路使用伴著他們經歷吸收與學習的過程,並逐步深入其生活。對這群人來說,網際網路一點都不陌生,也鮮少存在難以跨越的數位恐懼;相對的,網路在他們的生活中就跟呼吸一樣自然,他們似乎也很難舉出有哪些時間點,他們是完全與網路斷絕的。這群人,我們稱之為:「N世代」。

N世代發跡

台灣的網際網路發展始於1994年,早期的ISP業者包括新絲路以及國營企業中華電信、資策會,皆在那時期提供撥接上網的服務;至於寬頻服務則至1998年後才陸續嶄露頭角。若以1994~1996為台灣網路高速發展的開端期,在這段時間接觸到網路的國高中至大學畢業階段,可回推其出生年為1973-1984年間,現年最長可至37歲左右。若計入今年甫進入國中的青少年,台灣可能的N世代涵蓋範圍,約莫指1973-1997年間出生者。

改成圖說

以東方線上2010年版E-ICP東方消費者行銷資料庫對各年齡層使用網路情況的調查觀之,從13-37歲者皆為網路使用程度較重的族群,唯31歲與37歲似乎為兩個重要轉折,31歲(N世代)前上網率均破九成且6成每天都超過2小時,32-37歲(類N世代)間的上網率與時數都稍低一些,78%上網,時數每天不到兩小時的有五成,而長一年的38歲,使用百分比即明顯下降至六成及以下;預計38歲以上的使用者,學習網路的目的是為了工作或生計,不若學生時代即使用者,在日常生活中便有高度黏著。

由於N世代在各國間的代表人口常因國土民情不同而相異,故本文暫把N世代定義在13-31歲這群人,最近一個月有上網平均每天網路使用超過1 小時,(而32-37歲的歸為”類N世代”),這樣定義下的N世代代表性約占13-31歲人口82%,約占網路人口(一個月內上網率)的五成;往下將以此為聚焦進行探討。

青春永不遲暮、情感永續圍繞的浪漫渴望

每個時代的年輕族群都會被高度的檢視和討論,每個時代的長一輩也都認為新一代令人憂心忡忡;這一輩青年的形象經常圍繞著「潮」、「宅」等標籤,再長一點屬於輕熟年的”類N世代”,則還面對「黃金」、「勝敗犬/男」等社會評價。這兩個年齡層同樣為網路所涵蓋範圍,長期的網路接觸使用讓他們的行為模式與其他世代更形迥異。在討論世代斷層時,我們不禁想回到尤其在青少年成長階段就持續沉浸在網路的N世代的內心一探究竟,了解他們種種行為的初衷是什麼;數位及網路又怎麼幫助他們在欲求和現實間做權衡?

改成圖說

從N世代內心想獲得的和感到滿足的項目看來,N世代對青春的需求似乎永遠不嫌多,渴望永遠的青春活力,並希望友情與愛情的包圍;這樣的情感寄託反應在網路行為上,形成通訊軟體的高度使用。不管是MSN、facebook或plurk,都滿足他們隨時有人相伴的想望。

改成圖說

改成圖說

而上述對於青春和情感的浪漫思維,也使得他們將私領域做更徹底的區隔與維護;基本上他們不願為了工作犧牲自己追求的生活方式,他們認為從事喜歡的活動時,滿足的程度遠大於工作告一段落時。所以他們將公領域與私領域分得很開,有時在工作上的努力,只是為獲得他們得以自由從事其他活動的經濟幫助而已;又或者他們甚至想要隨著自己的生活型態調整工作時程,SOHO或自由業的概念,都是N世代熱衷的工作型式。

改成圖說

自我影像的自戀與自憐 活在鏡像中的N世代

改成圖說

因為他們在乎個人情感,在乎個人的感受,所以別人對他們施加的眼光或評價,對他們來說都是重要且不容忽視的;而網路相簿、部落格、微網誌等平台的崛起,更讓N世代像是活在一個充滿鏡像的空間,隨時被觀看及自我觀看。

為了在網路空間有“梗”可經營,N世代在生活中追尋新鮮與獨特,並用數位軟硬體記錄這一切;愈是這樣等著被評價的動機,他們就越為自我形象的打造夙夜匪懈。

改成圖說

改成圖說

這些個人主義特質以及對獨特性的需求,讓他們在購買商品時的需要也更五花八門;他們喜歡「限量」、喜歡「期間限定」,好讓他們確保買到手的東西之後不會延續機會讓其他人購買,確定他們購買的商品不是個容易“撞到”的產品。因此在各類商品的選擇上,「外觀款式」這項因素經常是功能外的重要考量;有時他們甚且需要產品具有擴充空間,好讓他們可自行設定及發揮。次級資料也指出,台灣的N世代具有更多的數位行為,更喜歡DIY,不見得認同權威,並且在知識上呈現多元化(李宏麟,1998;林璐安、林定玉,2007)。

N世代自我主觀強烈,網路平台的揭露更強化他們與別人相較的自我意識;工業時代的規模生產或許不再抓得住N世代了!針對不同生活風格量身打造,提供多款式選擇,並永遠不忘為「限量」留個寶座;念茲在茲反覆體恤,N世代的市場,就在細節裡。

Filed under having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