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6%左腦靈活的科技族群,生活與網路密不可分

2009年9月14日 星期一 by :::陽光馬戲團:::

 

日 期:2009-08-25

撰寫人:王維德

科技生活族群

針對「東方線上E-ICP東方消費者行銷資料庫」中,全體共2000位的受訪者回答有關各項科技生活型態題目(包括科技使用習慣科技副作用的憂慮傾向科技消費行為……等等因素問題)之後再進行集群分析,2009年台灣科技生活族群共可為科技領先者科技分析家科技冒險家科技追隨者科技盲從者科技絕緣體六大族群。

科技分析家

科技分析家佔全體受訪者的9.1%。他們會大量地吸收與科技有關的最新資訊,並且樂於接受任何創新的技術。根據東方線上2009年版E-ICP東方消費者行銷資料庫顯示,科技分析家主要獲得新資訊的途徑是網路,佔96.2%。他們經常透過介紹3C資訊類型的網站或部落格來認識被運用在新上市科技產品的技術,但是跟其他科技生活族群不同的是,他們會分析從各種管道獲取的資訊,形成一套自己的看法,然後再與他人交流。他們在最近一個月最常從事『討論區/BBS』的比例佔19.0%,他們喜歡到論壇與網路電子佈告欄上的張貼或回應文章訊息,與其他網友、版友交換彼此的意見,可以說是虛擬世界議題的引爆者。

儘管科技分析家認為過度依賴科技產品,是造成現代人身體虛弱與壓力過大的主要原因。但是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不論工作、休閒還是非常仰賴科技產品,行動電話、E-mail和MSN是生活中重要的通訊工具。如果沒有科技產品的幫助,他們的日常生活將會很混亂,擔心如果到了一個收訊不良的地方錯失了重要的電話。科技分析家在休閒方面也離不開網路,他們偏好網路交友、電腦遊戲等相關活動。透過網路展開虛擬的線上生活,有49.5%的科技分析家最近一個月玩過電玩遊戲,其中有65.6%的比例偏好天堂這類型的大型線上遊戲。此外,有六成的科技分析家覺得網路的發展提供了許多交友的機會。

除了線上遊戲及網路交友之外,科技分析家最近一年內曾經上網購買商品或服務的比例達九成,其比例相較於其他科技生活族群相當的高。他們最常購買的就是3C科技商品,其中有44%的比例喜歡使用貨到付款的方式來進行購物。有八成的科技分析家滿意目前的網路購物的交易機制,至於影響他們決定網購的重要因素在於商品品質不確定、擔心交易不夠安全和售後服務。

Filed under having 0 意見  

從錯誤與修正中找到網友的口味─YouTube行銷18個小撇步

by :::陽光馬戲團:::

 

日 期:2009-08-17

撰寫人:數位時代

想靠YouTube賺錢,或做行銷不知從何下手?有了以下這18個小撇步,你的YouTube成名之路,就不會那麼遙遠了。

撰文/何宛芳 攝影/張與蘭

儘管在台灣用YouTube進行行銷或宣傳還不是一個很普遍、火紅的話題,但這在歐美市場卻已經是一個由來已久的現象,出現了各種靠YouTube賺錢的著名案例,甚至還有人辭掉工作,專以經營YouTube頻道為業。

其中一個令人驚喜的案例,是由《紐約時報》發掘的。名為伯克力(Micheal Buckly)的美國人,目前是YouTube《名人嘮叨秀》(Celebrity Chatter Show)的製作人,他的影片專以揶揄好萊塢名人的笑料為主軸。靠著天生的喜感和笑話,與持續不斷地上傳,累積觀眾,就讓他一個月可以賺進近兩萬美元,其中一半來自YouTube的廣告拆帳,另一半則來自在影片內置入產品及其他代言工作。

這份優渥薪水的源頭,其實是從一台價值兩千美元的攝影機、六美元背景布及兩組燈光開始的。而伯克力今日的成功,也並非一蹴可幾,「我在YouTube賺進第一塊錢之前,已經持續一年,每個月花四十小時在YouTube上,」伯克力說。

透過加入成為YouTube的內容夥伴,在影片置入廣告並與YouTube廣告收入分帳,伯克力只是眾多靠著YouTube營生的案例之一。除此之外,還有更多的行銷人,開始在這個全球最大的影音平台上,試著在既有的傳統媒體之外,開拓新的溝通頻道,想要複製各種YouTube熱門影片的精髓,如病毒般傳播,瞬間打開知名度。

事實上,YouTube並沒有固定的成功行銷方程式,各種創意與嘗試的成效,往往無法像電視或平面廣告般容易預期。以替企業與產品做網路廣告為主的奧美互動創意總監蔡志翔就指出,YouTube行銷與過往不同的,就是行銷人無法掌握觀眾的最終反應,即使將所有過往成功案例的要素納入,也都不能保證能夠成功推動為病毒傳播。

只不過YouTube的免費特性,也讓YouTube行銷多了一些其他媒體缺乏的優勢。首先,YouTube行銷不一定要花大錢;其次,影片觀賞次數就是觀察消費者反應的最明確依據,只要苗頭不對就快速修正,依然還有擊中行銷甜蜜點的機會。也因此對蔡智翔來說,YouTube就是行銷與廣告「試水溫」最好的園地。

YouTube夥伴開發總監麥克熙(Chris Mexcy)建議所有想在YouTube行銷的人,從小的創新企畫開始嘗試,持續不斷地嘗試、累積經驗,就能慢慢體會出心得。《數位時代》也特別從《如何靠YouTube賺錢》(How to Make Money with YouTube)一書中,歸納整理了十八個小撇步,幫助讀者輕鬆上手。

YouTube行銷關鍵Tips

關於影片及個人檔案製作

01  影片本身的價值絕對是吸引觀賞的必備條件,一定要驚喜有趣(kuso)、幽默或具有話題性,讓網友覺得值得一看,甚至可引發網友主動加入病毒散播。

02  觀察受歡迎的影片,找出話題趨勢,從網友偏好作為影片製作的發想點。

03  盡可能完整而貼切地命名影片及撰寫簡介,在不誤導的前提下,讓這些影片訊息可依循著時事潮流,引發網友興趣。

04  配合影片內容盡量多下標籤(tag),並在不誤導的前提下,與時事話題連結。

05  不要忽視網友辨別真偽的能力,影片製作要以「真誠」為出發點。

06  建立一個豐富、多采的個人檔案,讓網友有更多機會認識自己。

07  影片不宜過長(通常YouTube上的影片皆不超過5分鐘),並盡快切入正題,引發觀賞者興趣。

關於企業、團體及品牌

08  從商品鎖定的客群為創意出發點,試著從他們的需求及想法出發,而不是一味地想販售商品或宣傳品牌。

09  謹慎安排品牌露出的方式及時機,避免干擾網友觀賞內容。而影片的好看及內容資訊豐富度,對網友的廣告忍受程度,絕對有正面幫助。

10  將YouTube視為行銷案的一環,而非唯一。試著串聯其他官方網站、主流媒體,讓網友看完影片後還能持續討論,讓影片話題維持發燒。

11  對網友的反應及回覆保持應變彈性及速度,若影片不受歡迎,便要盡快嘗試其他影片方向,持續地找到網友喜歡的溝通方式。

12  影片上架後需要持續觀察網友的觀賞狀況及反應,以便在第一時間修正影片方向。

13  影音通常比文字更能留下深刻印象,善用YouTube作為溝通產品及服務的工具。

關於影片宣傳及網友互動

14  穩定而頻繁地上傳,並建立一致的影片風格。

15  多回覆網友留言,並對其他網友的作品發表評論、互動。

16  將影片嵌入其他各種有在使用的部落格或社群服務,或將影片分享,或轉寄給親朋好友,提高曝光機會。

17  留言板必須有效管理,定時刪除廣告留言,並對負面留言適度保持包容。

18  善用YouTube Insight功能(於個人帳號中可找到),從統計數字中找到網友偏好及影片受歡迎程度。

Filed under having 0 意見  

Part2:男性保養品市場從教育做起

by :::陽光馬戲團:::

 

東方線上 E-ICP生活型態研究

2009/8/28
【字體】放大 | 正常 | 縮小

讓「醜」男人見真「髒」教育目標受眾

前篇文章文已經提到了男性消費者臉部肌膚有所困擾並在乎,但是真正做到臉部清潔是少之又少,進一步再保養臉部肌膚的男性更是稀有動物,所以是否我們先設法教育男性消費者臉部清潔的重要,因為很多臉部肌膚的問題,除了體質以及作息、飲食外,沒有徹底清潔臉部並保養,將會一一衍生肌膚問題,且也只有「真正在意」臉部肌膚的人,才會真正做到清潔那「髒」臉,且真正在乎臉部肌膚的人,才會感覺到洗完臉後臉部是否乾澀緊繃,是否應該需要其他東西(男性消費者可能還不知道這叫保濕),來改善問題,所以也只有教導男性消費者臉部清潔重要,並有所體悟後,業者在旁邊拉他們一把,提供資訊教育他們並幫助他們才是。

愛「面子」並不可恥 如何教育目標受眾

男性愛「面子」的同時也愛面子,要他們像女性一樣直接走進專櫃諮詢臉部肌膚問題更是需要點勇氣,筆者就觀察到,光顧專櫃的男性常與自己的同事、朋友甚至是異性攜伴諮詢以減低心理障礙,另一群男性就轉向不用面對面的網路交流平台,你可以在網路搜尋一下便不難發現,部分男性為臉部肌膚困擾所苦,在網路上求助網友,諮詢各大保養品建議。厲害的業者就在官網上架設Q&A的平台,一方面導正消費者男性不得愛「面子」的錯誤觀念外,也教育消費者正確的保養程序,甚至可以向根部延伸,建議消費者正確的作息及飲食,形成男性全方位的諮詢助理。在專櫃部分,部分業者也考量到男性愛「面子」的心理,將男性專櫃與女性專櫃有所區隔,同時專櫃人員以男性為主女性為輔,其更能認同消費者並感同身受,將會比男性顧客在女性專櫃人員面前表白自己弱點來得好,更甚至能以DM或小手冊之形式減低男性消費者戒心並做溝通。雜誌方面,男性專屬雜誌就更能夠精準打到目標受眾,透過忠實讀者對於雜誌內撰寫相關文章的認同,達到教育消費者,並內化成為下一個訊息提供者。

沒有醜男人只有懶男人 有所認知卻不等同行動

我們劃出一塊男性對於臉部肌膚所困擾的大餅,並剔除上述不知道要保養臉部肌膚並選購保養品以至於擺爛的男性,剩下的就是有困擾,但也知道需保養臉部肌膚,卻不去執行的男性,追究其原因,還是回到觀念上的問題,這群男性認為在臉上塗塗抹抹很「娘」、不「man」或麻煩之觀念,但這樣子的概念也在業者辛苦耕耘下,以知名男偶像巨星作為產品代言人,消除保養等於不「man」的概念外,也激起男性「不喜歡輸的感覺」;另外針對嫌麻煩的消費者,也開發出能一瓶搞定的保養品,提供給愛「美」又嫌麻煩的男性,不過還是老話那句:「沒有醜男人,只有懶男人。」業者們還是必須細細耕耘在教育消費者面。

男性保養品市場 殺很大

不知道您有沒有注意到原本只在平面或是網站露出的男性保養品廣告,近來開始出現電視廣告了。以金城武代言的保養品電視廣告更是吸睛,不但激起男性愛「面子」的心(一個是希望自己變帥的心,另一個則是不想輸金城武的忌妒之心),更能夠打到會給予男性臉部保養品意見甚至與男性一同去選購保養品的女性,並配合這些年來眾多業者不斷辛苦耕耘教導消費者,相信不久的未來你將會再次看到「『妳』在看我嗎?沒關係『妳』可以再靠近一點!」的廣告,只不過主角換成男性就是了。

Filed under having 0 意見  

Part1:男性保養品市場從洗面乳看起

by :::陽光馬戲團:::

 

東方線上 E-ICP生活型態研究

2009/8/27
【字體】放大 | 正常 | 縮小

我也想回到17歲

在電影「回到17歲」中,男主角麥克從37歲中年男子搖身一變,再次幻化為席捲校園的明星人物,不僅啤酒肚集結成六塊肌,髮線向額頭推進,眼袋向上繃緊,爬滿臉上歲月的痕跡更瞬間消逝,猶如變臉般,一張帥氣的臉蛋再現,讓他能再次體驗年輕時的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男性們只能靠著驚呼電影中如童話故事般的劇情跟著幻想再次年輕,但也跟著電影落幕而幻滅,或是只能默默聽著異性簇擁著討論誰俊誰俏,難道男性們不想裡子、面子都兼具?不想回到17歲?

根據東方線上2009年版E-ICP東方消費者行銷資料庫調查發現,男性在對於臉部肌膚上的困擾有增加的趨勢,其最重視臉部肌膚問題的依序是膚色黑不夠白、毛孔粗大以及面皰、粉刺、痘疤為前三大困擾(圖一),在臉部鬆弛缺乏彈性以及細紋皺紋等問題更隨著男性年齡的增長而有所增加,顯示了男性對於面子上的問題還是相當在乎。

改成圖說

光說不練 發現問題點卻不解決

男性有臉部肌膚的困擾但實行保養的卻少得可憐,居然不到4%男性使用化妝保養品,許多報章雜誌一再強調男性市場無可限量,那麼到底男性保養市場在哪裡?我們先來看看臉部保養最基本的清潔動作男性們有沒有做到,結果發現真是驚人。幾乎近4成男性近3個月內尚未使用洗面乳或洗面皂,相較於女性的不到1成,真是天差地壤之別。推測原因可能有兩種,第一種可能為男性用洗身體的肥皂或沐浴入充當洗面乳清潔;第二種為只用清水沖洗臉部。男性殊不知臉部肌膚比身體其他肌膚細緻若是用非臉部清潔品來清潔臉部可能更會影響臉部肌膚,而只用清水清潔更不用多說,在充斥廢氣汙垢的環境更無法做到徹底清潔。歸納以上總總發現部分男性只知道臉部肌膚有所問題,但卻不知道如何用正確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找尋你的Mr. Right 選對的目標受眾

也因為男性不知道如何用正確的方式去解決問題,教育男性消費者為當務之急,但要針對哪些目標受眾?哪些訴求方式又是他們能夠接觸並接受呢?還是一樣從臉部基本清潔看起,50歲以上3個月內尚未使用洗面乳或洗面皂平均高達7成,其對於流行敏感度低,價值觀也較於傳統,要他們接受男性像女性一樣在臉上塗塗抹抹之觀念,每人平均成本將會較大,要他們從口袋中掏出幾千塊在臉部保養品上更是難上加難;反之聚焦在13至49歲男性,3個月內尚未使用洗面乳或洗面皂平均只有33%,也就是相較於在乎臉部清潔的一群,在此年齡範圍中的男性對於流行新事物也較易接受,對於化妝品或服飾的消費擴散模式較50歲以上來得較易接受並購買新產品,每人平均成本相較低。

我們再深入下切,發現洗臉頻率一天2次的男性比洗臉頻率一天1次、三天1次或更少的人更重視臉部肌膚保養,且有微幅逐年增加的趨勢(圖二),也因為如此業者可以從根本思考,除教育男性根本臉部清潔的重要外,更不可忽視清潔後的基礎修護保養。故可以針對青年消費者提出控油、保濕及抗痘問題,以解決青春期所困擾的面皰及出油問題,另外針對中年加強緊實、抗老、防皺及活化肌膚等功能,以解決臉部細紋、皺紋、鬆弛缺乏彈性等問題,最後還可以針對13至49歲推出隔離、美白及毛孔保養功能之保養品,以解決諸多男性認為膚色黑不夠白及毛孔粗大等問題,除此之外均須著重在教育消費者當平日臉部肌膚還未拉警報時就需注重保養之道,那麼如何與男性消費者做接觸並教育他們?

改成圖說

下回「《回到17歲!》Part2:男性保養品市場從教育做起」告訴你如何讓「醜」男人見真「髒」。

Filed under having 0 意見  

新人類-黃金單身,行銷的魔鬼

by :::陽光馬戲團:::

 

東方線上 E-ICP生活型態研究

2009/9/11
【字體】放大 | 正常 | 縮小

很魔鬼的魔術數字

Crystal’s Data Bank

2009剛好所有六年級(1970~1980) 幾乎全部進入30歲(虛歲)

30-49歲的婚姻統計,單身VS已婚比例從1989的1: 9變成2008年底的3:7

30-49歲單身從1989年80萬人變成2008年底的250萬,占750萬單身人口的三分之一

這個數字在行銷上有點魔鬼,有點tricky,因為它代表行銷人面臨一個在中產階級的核心階層(通常是主要消費客層),難以齊頭化的先天限制。

過去的行銷也許抓到了90%已婚人口的意識型態,便能夠主導整個價值認同風向球,例如新好男人房車、鮮奶講職業婦女蠟燭兩邊燒,但是此時的商品/服務/通路/廣告訴求已經伺候不了80/20法則,是的,兩三年前觀察到這個人口統計的變化因此出現許多單身商機的報告,然而,弔詭的是,單身商機聽起來言之成理,但為什麼總是只聞樓梯響,行銷人似乎很難掌握得很精準或有一套完整配套的對策。

真正的問題是 ? 為什麼單身行銷比已婚人口難做這麼多?

有一個觀點是:已婚人口的pattern比較固定,有較多的生活route,作息中有許多遷就,早上七點上班要先送小孩,因為下午小孩四點下課媽媽七點下班因此有明確的安親班跟學美語學才藝的商機,是一群能夠從生活脈動中觀察並且抓中”同質性(共通性)”高且操作起來桿槓效果高的生活型態嵌合點與消費者洞察。

我是30單身之後才開始學習單身的

雖然這兩年這個單身議題持續被關注,今年更因為敗犬女王成為流行語,然而30歲以上的黃金單身從10%轉變成33%的這個情境,對黃金單身者本人與背後的家庭成員(關係人)其實是需時間去調整接受,除了單身沒有結婚的一個現實之外,背後代表的本質狀況與對應影響到的生活方式,例如年過30是否還應該住在家裡(還是賴家王老五?),住在家裡可以幾點回去需不需要報備(成年獨立或自主性?),家計負擔的分擔(粉領族買用家裡的,但花錢買LV),在這幾年這個議題逐漸去汙名化,這些理性的更深層的討論才浮上檯面,因此單身者自己、關係人的態度與社會集體態度應是在近兩年才會逐漸成熟而有定調。

(註:耳尖的人可能覺得熟悉,拾人牙慧依據廣告詞我是從我是當爸爸之後才學習怎麼當爸爸的照樣照句)

黃金單身,是一種選擇?什麼樣的選擇

若進行單身者碎石子調查,是否是抱定終身單身,大多回應可能是”沒有一定不結婚或排斥結婚”,或者”還沒有打算定下來”,但最重要原因是至今沒有遇到適合又同時有幸維持到可以結婚的對象,顯然這是一種沒有較好選擇下對自己的最好選擇,有兩層意義的一層是”適合”表示個性上有一種不遷就與忠於自我,然而,這有一種弔詭:這樣的一群人也許本來就是群體裡比較忠於自己的不受社會世俗眼光的一群,同時或許為了要能對抗這些眼光壓力,更需要認同自己的生活方式形成另一種自我說服,若是這樣,黃金單身會努力讓自己活得比已婚者、也比從前(或年輕單身者)來得精彩快樂 另一層意義,”有幸維持到可以結婚”表示中徒分手的機率很高,原因可能是誘惑太多、個性不合、生活方式改變、對未來規畫理念差異等等,原因有研究但不深究,令我感到有趣的是後果,分手會造成的失落感或者不相信天長地久,『幻滅是成長的開始』(註)讓人體認一個殘酷事實(brutal fact):也許今後一直是”一個人”的可能性。

(註:走復古路線 引用廣告經典---司迪麥廣告『幻滅是成長的開始』)

黃金單身 生命空窗轉型思考

這使得黃金單身人的特質異於年輕單身(20-29歲群)也異於已婚者,最大的insight在於重新思考自我與人生規劃,時間/精力/財富等資源都空下來了(或不需必然長期付出在家庭子女上),似乎忽然擁有生命的發球權而不受限於既定的生命框框,重新思考分配問題,多少分配在自己身上或分配到想關切的人事物身上;同時生活上需要做一個人過的打算,自我實現已不在於家庭婚姻上成就,轉而重新思考人生應該做些甚麼,因此會看到30-49歲單身男女現階段想要的是”活得有意義”與”學習新知”格外顯著,這裡的有意義同時已不再止於原來社會經濟結構下的定義,而是更深層自我探索與個人志趣欲望在哪裡,因此在許多單身調查 (包括EICP)中會顯示出來單身人口的活躍性,會多元的嘗試各種活動,不停止收集各種流行或資訊,增加新體驗、找尋滿足感!

改成圖說

這樣本質性的差異所傳達的暗示提醒:黃金單身在行銷上可操作的共性需要重新探索,同時它可能並非單純以一兩個人口統計變項可以弄清,需要從價值觀與資源觀各層面深入,然而這麼麻煩忽視行不行,除了人口統計的比重之外,如果你看到他們每月生活開銷的估算,應該就不言而喻!

改成圖說

由於這個角度其實不僅只於黃金敗犬包含黃金單身漢,因此本篇以『黃金單身』觀點討論之。

Next Coming

黃金敗犬的寂寞焦慮~既充實又落寞,婚活? 單活的美麗與哀愁

這是一個有焦慮就有商機的年代 黃金敗犬的四大焦慮

● 體重焦慮~世界是肥的,邁向紙片人

● 成就焦慮~人生過了一半,可是另一半呢?,

● 寂寞焦慮~既充實又落寞,單活的美麗與哀愁

● 理財焦慮~一個人的打算,理財要精算

作者:李釧如Crystal(黃金敗犬科),E-ICP經驗10年,FMCG PM經驗8年,最近正在看的書:大腦開發手冊Welcome to Your Brain,現職東方線上行銷經理,聯絡方式:crystal@isurvey.com.tw;crystalrose_lee@hotmail.com或請洽東方線上。對E-ICP的看法:E-ICP是台灣社會/商業活動紀錄器,刻劃主流趨勢(megatrend)的關鍵演化與微趨勢(microtrend)的巧妙發展,大眾、精眾與小眾的具體而微。

Filed under having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