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東豐雄的前衛驚奇!

2008年1月29日 星期二 by :::陽光馬戲團:::

 

商業周刊1053期 (文)王茜穎

2008/1/30

改變台灣3大都會風貌的日本國寶級建築師

台中歌劇院、高雄世運會館,都出自伊東豐雄之手,他的作品融合自然元素、充滿快樂能量……。

這是名列國際前十大建築師的伊東豐雄的第十二個建築冒險記。

這場冒險發生在台中市七期重劃區。宛如一塊巨大起司的大都會歌劇院,將在台灣出現。伊東稱她為「壺中居」,壺裡乾坤,究竟有何玄機?

他的建築觸角:五年內包辦台灣三大地標建築

說起伊東豐雄這個人,你可不能不認識他。未來五年,伊東的重要地標性建築,將讓台灣北、中、南三座城市大變貌。除了台中大都會歌劇院之外,高雄二○○九年的世運會主場,以及台北的台大社科院,都吹起伊東風,意味著某種生機盎然。

走進東京澀谷的伊東辦公室,壺中居正在加緊繪製細節。遇見他時,他身穿藍格子襯衫、灰白頭髮中分、臉上則掛著一副黑框眼鏡,講話輕聲細語,其實是一個靦腆的日本歐吉桑。

二○○二年,伊東一舉拿下威尼斯雙年展終生成就金獅獎,六十六歲的他,有人說是大器晚成。在日本,他與另一位國際建築大師安藤忠雄齊名,分據東京大阪的兩人,被並稱日本建築界的「關東關西雙雄」。

伊東豐雄的作品,總是令人驚豔。他可以在西班牙特拉維哈(Torrevieja)泛著粉紅色光澤的鹽水湖沙丘上,蓋起螺旋狀的超大捲貝殼建築。在全球最繁華的東京銀座的鬧區中,他依然可以在滑過鋼鐵建築光滑的表面,創造出水滴濺開般的驚奇。在聚集國際精品的東京表參道上,他也可以種下混凝土樹木,讓樹枝般的結構參差不齊的向上攀長,讓白天的陽光、夜晚的燈光,自然從枝葉間灑落。

走進伊東的事務所,住家公寓般大小的空間裡,淺淺的漆著乾淨的白色,小小的會議室、小小的茶水間,但工作檯上的建築模型,卻透露著,這裡承載著巨人的夢想。

建築,對伊東來說就是謎樣的生物。六十六歲的伊東豐雄,要蓋的不是盒子狀的建築,而是活生生的有機建築。拿他最新的設計——台中歌劇院大起司來說,「與其說是建築,不如說是柔軟、謎樣的生物活動狀態,」他這樣詮釋。

台中大都會歌劇院將在一月底動工,預計二○○九年完成,這也是台中市首度出現前衛建築。

在這場激烈的國際競圖中,晉級五強的包括台灣的簡學義、英國的札哈‧哈蒂(Zaha Hadid)、日本的遠藤秀平(Shuhei Endo)與荷蘭的克勞斯‧肯‧康(Claus en Kaan)等建築師事務所。但決選中,伊東以六:○擊敗因設計台中古根漢博物館聲名大譟的普立茲克獎(The Pritzker Prize)得主札哈‧哈蒂。

伊東贏在善於創造不可能的驚喜。東海大學建築系教授曾成德就說:「伊東的建築總是令人驚喜不斷,很想知道他這次又會做出什麼東西來。」

他的建築美學:師法自然,既藝術又生活

「聲音的涵洞」(sound cave)即是這次台中大都會歌劇院最精彩的設計,柔軟彎曲如軟骨的建築開滿了彼此相連的洞窟,彷彿是身體的毛孔,建築開始會呼吸、吐納,都市的聲音也穿透聲音涵洞而來。歌劇院不再是傳統定義裡封閉孤立的空間。曾成德形容:「他的方案既內又外,既呼吸又吐納,既藝術又生活,既古典幾何又絕對當代。」

支配二十世紀的現代建築的精神不外乎兩種:一是科比意(Le Corbusier)式的純粹幾何學形體;一是均質的格子狀建築。這兩種精神支配著今天的城市地景,無論到哪裡,幾乎都被鋼鐵與玻璃蓋出來的大量生產的盒子建築覆蓋,人們走進又走出盒子,在抽象、脫離自然的盒子裡過日子。

「那真的能夠帶給人們真正的活力嗎?」伊東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強烈質疑,「沒有任何東西是比洗練的狀態更會損害到創造性的了。」自然界有這麼多可能性,為什麼建築非得長一個樣子呢?人為什麼要活在盒子裡面呢?這樣活得像個人嗎?

問起他最喜歡的城市,他答是曼谷的湄公河畔。因為水鄉沿岸的住宅,朝向運河大剌剌架出去的露台、往河邊下降的階梯,窗外怒放的九重葛幾乎爬進房子裡,沒有內外之分,沒有盒子的局限,人與環境緊緊連結。

在伊東的建築冒險之旅中,他總是問自己:「我能把自然界的規則,運用到建築上嗎?」

他展開追尋非線性建築之路。過去建築師是先有形,知道建築會長什麼樣子,才請結構技師去計算如何蓋起來。但伊東豐雄的冒險則是從放棄盒子形體開始,他想建出像自然孕育出來的建築,關鍵是找出自然界的成長規則。

一個自然的原型,就是自然長出。例如螺旋,一可以是像貝殼一樣捲起,內藏無限擴展的強力螺旋結構;二可以是化身螺旋枝葉,為了採擷陽光,以免擋到下方的日光;三可以是螺旋狀上升的暖空氣造成的巨大氣流漩渦。在伊東的黑框眼鏡背後,他總是可以與天地萬物連結,想像出各式各樣流轉的建築樣貌。

師法自然,成就了今日的伊東格局。在創造出知名「龍貓森林」的谷戶鄉下,伊東循著河谷間的水路,找出既像雪花、又像樹的「水樹」形式,這個水樹概念,就變成了西班牙馬德里郊外小河流經的生態公園。

他的建築科學:六十一歲學到電腦運算法揮灑自如

屬於現代主義派,但伊東總是勇於打破現代主義的格子。這份狂野的自然想像,背後藏著複雜的電腦運算「設計演算法」。在設計手稿上,伊東在紙上冒險,將一個格子隨意找出四點相連,形成小一號的格子,再反覆依循定出的規則畫出內部無限個方格子,一個安定的方塊就幻化為一朵玫瑰、切割出無限多種面貌。

隨機的迴轉、動搖、曲折,就變成了有機建築的樣貌。這種不敢預知的決定點,讓建築就像結晶自然長成,就像樹木開枝散葉。你不會知道結果是什麼,這才是他心中的建築冒險。

他不只是要讓世界驚豔,也讓自己充滿驚喜。他曾說,「做建築很無聊,只有當你能從常識中解放出來,那一刻才吸引我!」

很難相信,這套複雜的電腦運算方法,是他六十一歲時和倫敦工程顧問公司ARUP首席結構工程師西薩.波曼(Cecil Balmond)合作時學的,自此得以在各地創造自然生長的建築。

他也將自然生成的伊東式建築帶進了台灣。台中大都會歌劇院,即是將不規則的細胞形薄膜,如織品般一層層不斷自由交疊的結果。

他的突破在於,找回了建築中的新自然,也聽見了被困在現代主義格子裡的人在呼喊他。

就像很多建築師一樣,東京大學畢業的他,有著某種驕傲。他承認自己年輕時做建築,不但如此,心中還暗自覺得建築就是不要有人在裡面比較漂亮,明明是給人住的建築,還會故意把人真正在用的家具撤走,只擺一張單純的椅子,刻意營造樣品屋空蕩蕩的感覺。

他一直以為自己看不見人味,摒棄人味,但在他內心深處,其實他都看見了,從他早期為親人蓋的住宅,可窺一斑。

他的建築哲學:由摒棄人味到傾聽人的呼喚

一九七六年,姊夫猝逝,他為守寡的姊姊和小姪女蓋了新家──中野本町之家。巨大、沉重的灰白色混凝土內凹成一個「U型」,只對內開口,對外隔絕。像是一個人拱著背將自己封閉起來,背對外面的世界,暗自療傷。一棟建築,卻像活生生的「鎮魂碑」。

直到二十年後,當孩子成年獨立,他們賣掉土地、拆掉房子,挖土機彷彿敲碎了這塊鎮魂碑,人從哀傷中走出來,重新走進了社會。

在伊東漫長的四十年建築生涯中,要說其風格真正的轉折點,就出現在一九九五年他拿下仙台媒體館的競圖首獎,展開了六年漫長的對抗,他的作品遭到居民劇烈反對,他必須和人碰撞,也開始真正思考建築是為誰而做?

他心目中純美學式純白、透明的玻璃建築模型,正是現代主義大師密斯(Mies Van Der Rohe)對「純粹」的追求。沒想到卻引發居民強烈的反對聲浪,沒人看得懂他提出的純美學建築,都是玻璃和扭曲的大柱子,卻沒有牆的房子,為什麼要花這麼多錢來蓋?

最初他很憤怒,覺得這些人根本不懂建築!但也迫使他去擺脫無人的樣品屋思維,學習從人的角度去思考的起點。

在這裡安排的不是規範行為的房間,而是先去思考人在這裡會想做些什麼,怎麼讓各式各樣的姿勢自由而快樂伸展的場所。他把空間打開,變成大家的遊戲場,讓各個世代的人去起化學反應,自由開展不同的使用方式。

當他聽進了居民的聲音,搖曳著海草般柔軟姿態的建築在眼前展開。開放的空間沒有一堵牆,打破了在被規定好的空間裡,只能做被規定的行為的限制。伊東,不但解放了盒子建築,又解放了人,也將自己從現代主義的狹路中解放出來。

他在二○○六年出版的《伊東豐雄的建築冒險記十則》寫下:

在大自然當中,充滿著許多快樂的場所。「想要在那棵樹蔭底下看書」、「想要在那上頭睡午覺」。有著很多如同身體那般,自然的對我們細語呢喃的,充滿感覺的所在。

六十歲後才大器晚成的伊東,終能隨心所欲,呼喚自然,並傾聽人的呼喚。

隱身澀谷、被紙淹沒的大師基地

「被紙所淹沒的辦公室」,伊東豐雄這樣子形容自己的事務所。

伊東的辦公室,在有如台北西門町般熱鬧的東京澀谷車站附近。事務所位於一條巷弄大小的斜坡上,外表跟一般住家公寓沒什麼兩樣。若真要說兩者有什麼差別,那大概是屋內除了必要的粉刷,簡易的灰色地毯,幾乎沒有其他裝潢,更別談什麼門面。

幾十個人擠在三個樓層裡,各層辦公室裡到處堆滿了設計圖、模擬圖、還有各類的模型。放眼看去,工作桌上正放著趕工中、三月份將在北美館展出的模型,地面彷彿開出一朵朵花,刻意做出凹凸不平的痕跡。

最整齊的一角,當屬大片玻璃外整齊的街道了吧!但我被邀請入內時,據說已經緊急整理過了。照伊東自己的說法,辦公室裡常常連建材、型錄也散亂一地,圖紙與模型亂撒,一走動就一定會卡到什麼。無怪乎當他看到電視上偶像明星木村拓哉與田村正和主演關於建築師的日劇中那種光鮮亮麗的事務所,大師也忍不住為文發牢騷:我簡直就好像是為了這些紙屑與垃圾堆在付房租一樣。

Filed under having 0 意見  

用生活型態剖析手機使用者

by :::陽光馬戲團:::

 

東方線上 E-ICP生活型態研究

2008/1/30
【字體】放大 | 正常 | 縮小

Nokia的消費者呈現典型台灣消費者分布實態;Motorola使用者則是保守低調

手機台灣已經進入高度成熟的階段,原本2大市場龍頭Nokia與Motorola在過去幾年間雙雙下滑,但整體而言由少數幾個廠商瓜分天下的特色仍然沒有改變。在較穩定的結構之下,適合用來檢驗不同品牌消費者之間生活型態的差異。

據2008年版E-ICP東方消費者行銷資料庫,針對13-64歲2千份消費者生活型態調查結果顯示,Nokia的消費者與一般整體台灣消費者沒有太大的生活型態差異,換句話說,Nokia的消費者是一個典型的台灣消費者分布實態。

反倒是Motorola手機使用者生活型態,具有幾個特色:

1.對科技的保守態度:Motorola的消費者最大特色是對於科技的保守態度,網路或其他科技產品,在他們生活中並不重要。例如「網路是我查資料的最主要途徑」、「行動電話、E-mail、MSN是我生活中重要的通訊工具」這2個問題,Motorola的消費者同意的比例,都低於整體市場約10%。

2.對於異國的態度較為保守:相對於整體消費者,他們比較不偏好西方與日韓的各種事物與生活方式。例如:「我嚮往歐美日等先進國家的生活方式」、「我喜歡日本韓國的明星、音樂、漫畫等流行事物」,低於整體市場約10%。

3.保守的購物態度:保守態度也反映在購物行為上。Motorola的消費者對於購物的態度似乎比較強調實用性,不重視或不相信進口品,也比較不注意流行資訊。例如:「我經常注意流行歌曲或暢銷書排行榜」,低於整體市場8.8%、「與其把舊的東西拿去修理,不如買新的」低於市場5.7%。

4.低調的社交生活、不強調獨特性:Motorola的消費者似乎是低調的一群,盡可能地在社交生活中避免凸顯自己。例如:「我不喜歡和別人穿一樣的衣服或用一樣的配件手飾」,低於市場5.5%;「我會刻意打扮以展現自己的獨特品味」,低於市場5.3%;「在社交活動時我是比較活躍的份子」,低於市場5.2%。

整體而言,Motorola手機使用者似乎與目前廣告所強調的特色有所差異。近期廣告中所強調狂野、奔放(見Motor Razor的廣告)似乎沒有真正hit消費者內心世界。這可能是Motorola正在尋找新的定位方向,好重新釐清自身的品牌特色,答案為何?市場會說明一切。

Filed under having 0 意見  

「請上網搜尋:XXX」 關鍵字電視廣告效用高?

2008年1月24日 星期四 by :::陽光馬戲團:::

(台北訊 2008-01-24)越來越多的電視廣告都在結尾請消費者「上網搜尋某某關鍵字」,像是「音樂讓我說」、「一起+入」、「睫毛雨衣」等等…。電視廣告不再只是能宣傳商品、概念、品牌形象而已,還能結合網路上關鍵字廣告成為一種新的溝通工具!讓行銷者能藉由大眾傳播媒體,將消費者連結到特定網站對產品進行深入的暸解,或是藉著互動式的網路活動,進而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好感度。

在這類型電視廣告紛紛湧現的同時,不禁讓人好奇到底有多少人上網時,還會記起那些電視廣告,甚至搜尋廣告中指定的關鍵字呢?這看似完美的媒體整合式行銷,究竟吸引了哪些族群呢?

根據動腦雜誌協同tns模範市場研究公司,透過EmailCash的網路調查結果發現,目前台灣13~64歲的網路族群中,有八成的網友曾經看過這種「關鍵字電視廣告」,但多數網友看過就算了,並沒有特殊的感覺。真的會想照著電視廣告所指示,上網搜尋關鍵字的網友僅佔24%。其中,16%的網友是搜尋電視廣告中的指定關鍵字,其他8%的網友則是搜尋廣告品牌或是與產品有關的字串。

目前關鍵字電視廣告曝光率相當高,涵蓋的產品範圍也相當廣泛(包括:金融服務、房仲服務、3C商品、化妝品、服飾、零食等等…),但曾經有過搜尋行動的網路使用者卻只有24%,從這樣的調查結果可以發現,雖然利用電視媒體可以接觸到最廣泛的群眾,但目前關鍵字電視廣告成功吸引消費者上網搜尋的成功比例還不算高。

究竟關鍵字廣告吸引了哪些族群實際上網點閱呢?調查結果發現,實際因為電視廣告而在網上進行搜尋的網友中,以25~34歲的網友佔大多數,有33%集中在25~34歲的年齡層,其次,有25%是15~24歲的青少年族群,也有22%是35~44歲的網友,45歲以上的中年族群受關鍵字電視廣告的影響相對較低。而性別對於上網搜尋關鍵字資訊的行為並無顯著的影響。

行銷者目前應該思考的是,到底該推出怎麼樣形式的關鍵字廣告,才能有效吸引更多的網友上網點閱關鍵字廣告或網站呢?根據這次的調查結果,有四分之一的網友表示除非對廣告商品很有興趣,不然不會因為特別的廣告形式而提升其上網搜尋相關資訊的意願。然而,對於有意願上網搜尋關鍵字的網友來說,在廣告中揭露網站「有抽獎、提供贈品或優惠活動」的廣告,或是一些「故事性」的廣告,例如:故事結局未定,或請網友上網看故事結局,甚至邀請網友上網投票決定故事結局的廣告,對他們都有一定的吸引力,有機會把他們由電視前的沙發上拉到電腦螢幕前。如果採取直接的方式來提示關鍵字,包括:只放上搜尋列,或用旁白反覆提醒指定關鍵字的廣告手法,對於網友的吸引力都不高。

tns進一步發現,15~24歲年輕族群對「故事型互動性廣告」的廣告特別感興趣,有43%的年輕族群表示,「故事型互動性廣告」是較能吸引她們搜尋指定關鍵字的廣告形式,相較於其他年齡層高出許多。這對於目標客層設定為年輕網友的行銷者而言,將是一個可以多加琢磨的方向。

tns專案市調處研究員張茂葳指出,在決定採用電視廣告與網站的整合行銷方式前,必須先謹慎考慮目標族群是否和上網族群一致,然後推出有效吸引目標族群的廣告內容,才能精準、有效率的發揮預算效果,達到電視廣告、網路活動雙效行銷下最大的效益。

編輯說明:

本調查是tns模範市場研究顧問公司於2008年1月13日~1月15日間,透過EmailCash台灣電子郵件市調網合作執行「台灣網路使用者受關鍵字電視廣告影響情形」的調查,透過6th Dimension網路調查方式收集資料。研究對象為台灣13~64歲的網路使用者,有效樣本共11,018份。

Filed under having 0 意見  

消費新模式廣告新思維

2008年1月16日 星期三 by :::陽光馬戲團:::

 

動腦雜誌2008年1月號 第381輯 莊重

2008/1/17
【字體】放大 | 正常 | 縮小

消費新模式一直改變,廣告人也必須更新思維,以迎接消費者購買行為的變化,以免在市場中遭到快速出局的命運

與時俱進是廣告人的宿命!

Web 2.0時代,不是不進則退的問題,而是「退無死所」的問題,不管以往業績有多輝煌、招牌有多明亮,一旦無法「與時代潮流同生,與消費個眾共舞」,就註定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後浪繼續推前浪,通通死在沙灘上,這不是危言聳聽。當網路媒體興起,訊息傳佈方便之後,這一代的廣告人多少已感到水淹喉嚨的窒息感。

消費的新模式,必須以傳媒的新思維來迎接,否則就是在「亂石崩雲,驚濤裂岸,捲起千推雪」中,成為「雪花式的泡沐」。Web 2.0的時代,許多廣告人可能知道,老一輩所謂的「機車」,不是新一代所說的「機車」;新一代所說的「炒飯」,不是老一輩所稱的「炒飯」;新一代所說的「魔豆」,不是老一輩所謂的「魔豆」;這些不同語氣的相同語詞,豐富網路世代的語言內涵,老一輩的廣告人,或許知道網路世代的火星文,甚至在廣告中用新舊二代語詞作雙關語的運用,以達成廣告主的交付任務。

但真正關鍵的致命一擊是,年輕人在Web 2.0時代,「消費新魔豆」已不同於以往。年輕消費族群的行為模式(幻化成新名詞叫魔豆mode),從以往的AIDMA,快速轉變為AISAS(台語諧音為,會唉會死會死),廣告人如果不能掌握Web 2.0時代消費者的行為變化,很容易就在市場中出局。

以往的AIDMA是Attention是引起注意的廣告布局,Interest是吸引與趣的廣告手法,Desire是勾起欲望的消費意願,Memory是加深商品的印象,Action是指名購買的消費衝動,廣告人的必殺技,就在營造這五者的串連購買行為。

這五招以往是「寶刀既出,誰與爭峰」,但在Web 2.0時代,則是「寶刀已老,鋒芒不再」;新的媒體接觸消費行為魔豆是,AISAS中的Attention是引起注意,Interest是引發興趣,Search是主動搜尋探索,Action是採取行動購買、使用郵購網購,而Share是分享消費心得,評價購物經驗。

除了前二者外,後三項對消費廣告模式的變化和衝擊,已充分挑戰新一代廣告人的能耐,您能做到「客製化」、「個性化」讓消費者接受並主動搜尋嗎?♠(詳情請洽動腦雜誌1月號)

Filed under having 0 意見  

企業網站out 企業部落格正in!

2008年1月15日 星期二 by :::陽光馬戲團:::

電子商務時報 陳怡如

2008/1/14
【字體】放大 | 正常 | 縮小

以往,企業從傳統行銷跨足網路行銷的第一步,就是設立企業網站,讓悠游於網海中的網友們,可以在虛擬世界中,找到這家公司的專屬資料。但是,Web2.0時代的來臨,快速衝擊著企業的網路行銷思維,他們發現企業網站與消費者的溝通是單向的,缺乏主動性與互動性,嗅覺敏銳的公司,很快地將網路世界中的「店面」,從「企業網站」轉向「企業部落格」,準備與顧客拉關係、搏感情

看準部落格的行銷魅力,企業紛紛趕搭部落格熱潮,創立近三十年的清潔劑公司毛寶,就是個中好手。毛寶部落格於2006年11月6日開站,取名為「Simple Life@Mao Bao」,在短短八個月的時間內,便榮獲「2007中時嚴選部落格」,並在2007年底獲得天下雜誌舉辦的「eMarketer時代行銷王最佳部落格行銷創意獎」,網友回客率高達八成。

可別以為企劃部落格的方式就跟企劃網站一樣,一古腦地將企業資訊,如歷史、沿革、產品訊息等通通放在部落格裡就好,這樣可是會令網友們興趣缺缺,提不起勁瀏覽。對企業來說,如何找到最符合自己的部落格主題是很重要的。毛寶刻意避開時下最流行的美容保養、時尚話題,以「Simple Life」(簡單生活)為主軸,企圖塑造出毛寶部落格的獨特性。部落格內容圍繞著「ideas for simple and tasteful life」(簡單有品味的生活提案),以此規劃生活、文化、旅遊、美食、清潔、設計、樂活風等主題

網友在毛寶的部落格中,看不到任何一個企業標誌與產品資訊,有的只是典雅舒適的版面編排,以及豐富實用的文章內容。毛寶僱用十多位知名部落客當駐站作家,每位駐站作家針對自己的專精領域輪流發表文章,一篇篇圖文並茂的陳述加上專業又不失生活化的文字,正是吸引許多網友點閱的成功之處。毛寶也與部落客們約定,在他們的部落格掛上「Simple Life」的連結,利用每個部落客深耕的社群力量,將這些人潮全帶過來毛寶部落格。

在一篇篇文章中,毛寶希望傳遞給消費者一種化繁為簡、自然從容的生活態度。長期下來,這些文章不斷為毛寶的品牌加值,進而塑造出一種乾淨、清爽、自然、高品質的企業形象,吸引年輕族群重新認識這個老字號品牌;也因為部落格中心主旨明確清楚,毛寶成功區別官網與部落格。

毛寶部落格還推出「eggshell敲蛋週報」,隔週五發報,內容精選專欄文章、作家部落格推薦文章、私房網摘、活動訊息,供網友訂閱,也藉此培養出一群死忠訂戶。毛寶並舉辦「eggshell講堂」,每次訂定不同主題,如品味巧克力與雞尾酒下午茶宴,請來專業講師講解,全程免費招待。此外,毛寶部落格的創作潛力驚人,推出許多網路活動,如文章有獎徵答、徵文活動、趣味小遊戲等,希望藉由這些不斷推出的活動,長期經營與網友間的關係

部落格行銷比起其他的網路行銷方式,不僅花費少、維護也相對容易,還可增加網路搜尋的能見度,在累積部落格排名的同時,企業也多了一個曝光管道。毛寶身為傳統產業公司,網路本來就是較弱的一環,但毛寶卻靠著巧思與毅力,讓企業部落格完全跳脫出介紹產品的狹隘範圍,再將創造出來的品牌價值挹注到公司本身。這證明企業只要有心耕耘,部落格不失為一個行銷好管道。

Filed under having 0 意見  

什麼人在用手機上網?

by :::陽光馬戲團:::

 

 

ChinaByte 析兒╱北京特稿

其實,我們只要看一下手機網站上最受歡迎的內容和效果最好的廣告,也很容易發現,用戶的整體消費水平還保持在較低的程度。這就能夠解釋,一些產業精英為何會質疑4430萬這個數位,因為其分析往往是以自身的生活和人際為基礎的,許多中高階人士以及IT業專家,具有方便快捷的電腦網路接入環境且不必太計較費用的這群人,反而不容易培養起手機上網的需求和興趣,最多不過是為了關注產業而進行嘗試罷了。對他們來說,這樣龐大的用戶群確實會有些奇怪,實際上正是因為,這4000多萬用戶的主力軍的生存環境和業界精英們的並不一致啊。

當然,手機上網不會永遠只是電腦上網的“有益補充”,它正在並且終將成為互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這需要更成熟的條件,需要手機產業各環節的齊頭並進。

對營運商來說,不僅需要為整個市場建立規範,還需要對新興業務進行培育和投資。資費的降低,業務種類的多樣化,對於整個市場的培育是一種刺激,不僅是帶動原有用戶體驗和探索創新的互聯網業務,更是誘導更多高階用戶進行嘗試。高階用戶對於資費價格或許不是非常敏感,卻會因為潮流而改變自己的一些消費習慣。

手機廠商來說,商務手機能否實實在在地代替電腦終端履行一些重要職責,比任何概念和花哨的推廣都更實用。目前,許多商務人士已經擁有多部手機,未來手機用戶的市場細分有可能是通過一人多機的模式來完成的。每款手機都有自身的賣點,是否能為高階人士定制出安全可靠的手機,出色完成文件處理、即時通信、視頻會議等功能,比手機造型設計得精美時尚可重要得多。這樣來看,黑莓在中國市場要佔領一席之地,其實並不像傳說中那麼痛苦卓絕。

對於內容提供商來說,最近兩年手機網友在構成和偏好上所發生的變化,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用戶群變化了,對於內容的需求和理解也各有不同。校園用戶也許上網下載些圖鈴、玩玩遊戲、收收新聞就夠了,職業人士卻遠遠不夠,在工作上,他們渴望瞭解更深更廣的新聞報導,在生活上,他們渴望快速準確地查詢衣食住行資訊,用戶的需求永遠意味著商機,而只有內容提供商全面開花,覆蓋了各類細分用戶的需求,手機才能在真正意義上成為我們所期望的“第五媒體”。

手機上網用戶的變化將我們朝新媒體時代狠狠推了一把——看吧,身邊的手機“玩家”是越來越多了。不管是看時間、定鬧鐘,還是拍照片、錄視頻,人們越來越願意去發掘手機內部所潛藏的價值,手機正在成為一個攜帶型的綜合資訊終端。只要量身定制的服務經過市場檢驗,中高階人群漸漸加入手機網友的陣營應是大勢所趨。就像高頻寬是網路的永恒目標,終端的多樣性、相互融合約樣也是必然趨勢,在通信歷史上,手機上網也許會實現一次“農村包圍城市”的重大演變。

Filed under having 0 意見  

打破網路行銷迷思,行銷人該這麼做!

2008年1月8日 星期二 by :::陽光馬戲團:::

 

eCore 提供

2008/1/7
【字體】放大 | 正常 | 縮小

據資策會統計,台灣網路的使用人口高達1500萬,網路媒體的到達率也有68%,節節升高的網路使用人口,是源源不絕的商機;eMarketer更估計,全球網路廣告市場,2007年將達290億美元,並將於2008年達340億美元之規模。雖然廣告主一蜂窩搶進,但這些行銷人員與網頁設計師只會依循舊法來操作,殊不知道危機即將展開!

在對的地方做對的事情,網路媒體效益評估分析

在網路的世界中,大家都在找尋更有效的行銷方法,讓廣告更具互動性。許多平台供應規劃不同的廣告版位,提供廣告主投放各式行銷活動資訊,並提供曝光數、點擊數以及點擊率之分析報表,但殊不知這些數據卻隱藏著行銷上的危機!概括之分析數字無法有效收集訪客的點擊後行為、確定訪客是否真正接受資訊,也不能觀測訪客接受資訊的程度深淺,不但無法藉網路媒體優勢來培養強大競爭力,更淪落於傳統行銷的泥淖中,無法提高行銷活動策略的產值。

以3C產品廣告為例,若同時投放於大型搜尋引擎平台及3C產品分享部落格,或許大型搜尋引擎平台的龐大流量能帶來較高的曝光數;表面上看來,3C產品分享部落格的種種表現並不特別出色,但是若深入分析每一個點擊後行為,才能發現前兩者所吸引之訪客對於廣告並沒有深入瞭解。反之,3C產品分享部落格卻可能有效吸引較多的訪客深入閱讀廣告,並創造高黏著度,這就是我們必須把握的潛在客群!

誰說不可能?!深度掌握網友點擊後行為!

或許很多廣告主還不知道,精準掌握網友點擊後行為,其實已經不再是不可能的任務!網路廣告效益分析的先鋒趨勢,就是透過網友點擊後行為,判定來訪之網友人數、造訪次數,以及是否為此次網路宣傳活動的新訪客,這些以往媒體無法提供的數據,現在全都能清清楚楚呈現在廣告主眼前。讓廣告主不僅可以掌握深度的網路廣告效益分析數據,即使面對廣告預算龐大以及媒體購買組合較複雜的情形,也能清楚比較不同媒體平台呈現的實際廣告效益表現。對於未來的網路廣告預算,更能依據廣告效益分析報表,做更精確的目標投放,一次一次提升網路廣告效益。

另一方面,網路廣告效益分析最新技術,更以「有效點擊次數」顛覆傳統點擊次數的計算方式,以網頁確實loading完成為依據,判定網友的點擊行為是否完整看到網路廣告的呈現,因此,利用媒體曝光次數(Media Impressions)與有效點擊次數(Real Clicks),所換算出來的點擊率(CTR),嚴謹程度絕對在媒體提供的數據之上。

打破CTR迷思!追求網路廣告效益深層意義!

「對受眾準確的切割,並分析他們的消費習慣」是分眾傳播的目標,掌握訪客所有瀏覽行為,清楚劃分各個族群,找到其間有意義的接觸點,進一步共同體驗您所提供的產品服務創意,引起品牌與訪客的交流,促成相關社群的參與。這種分眾傳播的思維,將於網路廣告的應用上發光發熱。

Filed under having 0 意見  

SE>手機市占兩年成長5倍

2008年1月7日 星期一 by :::陽光馬戲團:::

《遠見》雜誌2007年12月號 作者∣徐仁全 攝影∣陳宗怡
2008/1/8【字體】
放大 正常 縮小

索尼愛立信的18銅人功
才兩年光陰,索尼愛立信在國內的
手機市占率從不到4%成長至20%,
成功擠下摩托羅拉,成為國內第二大
手機品牌。而其中的祕密武器就是:
以總經理葉順發為首的18銅人的五大成功策略。
打開手機
專業網站「手機GOGO」或Yahoo手機專區,你會發現在台灣最熱門被點閱的手機品牌竟是索尼愛立信(Sony Ericsson),而非諾基亞(Nokia)或摩托羅拉(Motorola)等大品牌。
很難想像兩年前,索尼愛立信在
台灣的市占率才只有3%?4%。現在的索尼愛立信市占率不僅達到20%,超越摩托羅拉,成為台灣第二大手機品牌,更是學生族群及白領階層消費者心目中最想擁有的手機品牌。
創下如此佳績的索尼愛立信在台灣採精兵政策,公司只有18位同仁,被業界取了個「18銅人」的稱號。因為他們個個身懷絕技,不僅將索尼愛立信的品牌在台灣打響,成功的行銷模式更成為東南亞
國家紛紛學習的榜樣。
帶領這18銅人的大弟子就是索尼愛立信台灣分公司總經理葉順發。這位浸淫在
電信業近25年的沙場老將,正帶領著索尼愛立信挑戰台灣第一。
成功策略1:集團資源
整合
葉順發說,台灣手機市場已屬成熟市場,各國手機大廠皆來台布局,競爭格外激烈。很多時候,手機在台灣的行銷策略會被其他國家當成案例,不管是成功或失敗,都是學習的教案。
就如索尼愛立信在台灣的成功銷售經驗,屢次被
日本總公司提及,葉順發更拿著「台灣經驗」在新加坡亞太區大會上,向各地索尼愛立信的同仁報告,後來更成為複製案例,在新加坡中國大陸等地推廣。
談到索尼愛立信在台灣的成功模式,葉順發很謙虛地說,「要歸功於新力集團資源的
整合,包括SONY BMG及SONY公司照相及音樂產品的支援。」
在索尼愛立信的產品中,明顯訂出兩大主力產品線,一是
音樂手機;另一為照相手機。音樂手機即是延續過去新力公司的強項Walkman品牌,搭上手機使用者聽MP3的風潮,成為時下音樂手機中的領導品牌。
葉順發說,當初公司定位Walkman系列手機還擔心這個品牌有些老氣。
因為儘管對四、五年級生來說,Walkman隨身聽是年輕時候所擁有的最炫產品,他自己在讀大學時也有一台。但對六、七年級生來說,Walkman的認同度及知名度都不高。但後來仍堅持把Walkman移植過來,成為音樂手機的產品名,卻意外建立索尼愛立信在青少年
消費客層中的天王地位。
成功策略2:偶像行銷奏效
索尼愛立信在2005年8月推出
全球第一台Walkman手機,上市五個月就全球熱銷500萬支。但真正將索尼愛立信音樂手機推上另一高峰,則是結合SONY BMG偶像歌手王力宏的整合行銷戰。
王力宏在亞洲華人地區已是天王級歌手,也是年輕人的偶像。在索尼愛立信第一次與王力宏合作後,雙方相得益彰,發揮強大的行銷綜效。
遠傳
電信執行副總何永生就說,索尼愛立信的手機有三大特色,設計感足、操作介面人性化及內容豐富,故能抓住時下年輕人的心,很快在台灣建立起口碑,後來居上。
「這是一加一大於二的行銷效果,」葉順發說。王力宏一旦有新專輯
上市,可在索尼愛立信手機上讓歌迷「先聽為快」,同時王力宏的MV上也會有索尼愛立信的手機產品出現,魚幫水、水幫魚,讓索尼愛立信建立在年輕人心目中音樂手機的第一品牌。
成功策略3:高階照相畫素
另一項索尼愛立信在台灣熱銷的祕訣就是結合Cyber-shot功能的照相手機。早在易立信時代,就曾推出T68手機,那是全球第一個外接數位相機的手機。待2002年索尼愛立信合併後推出的新款手機,又開啟了照相手機的先鋒。
新力集團過去已有成功的數位相機產品,再次發揮集團資源整合能力,將高階數位相機整合在手機上。
葉順發說,手機的功能不論是多或寡,皆不能違背最重要的特色——便利性。索尼愛立信
設計手機的原則是不失手機本身便利性的特色,更加上消費者最想用、最常用的功能,因此照相及音樂就成了索尼愛立信手機兩大主軸。
當同業還在認為手機的照相功能只要30萬畫素就夠了之際,索尼愛立信早在2004年就推出130萬畫素的照相手機,領先業界。
當同業開始以200萬畫素相機為手機配備時,索尼愛立信早已升級到320萬畫素。今年11月,索尼愛立信更推出全球第一支500萬畫素手機,就是靠Cyber-shot技術。
「索尼愛立信總部有500名工程師投入手機照相功能的研發,這規模肯定是其他同業所不及的,」葉順發說。當然,公司也會考量是否要繼續提高手機的照相畫素,或採取其他更好的方案,否則若影響手機的便利性,就得不償失。
成功策略4:滿足不同客層>br>
過去一向走中高價位的索尼愛立信,也從去年開始改採機海戰術,陸續推出不同類型、價位的產品,供各階層消費者選購。
索尼愛立信前年共有13款手機在台上市,個個強打。採取機海戰略後,去年共有23支手機,今年更會超過30支以上的手機上市,橫跨低、中、高價位,以滿足不同消費層。
摩托羅拉新上任總經理陳勝裕表示,索尼愛立信確實有全公司資源投入,並與娛樂業部門一起打行銷戰,這點是值得摩托羅拉學習之處。摩托羅拉會記取教訓,在很時間內重返榮耀。
「從高價位產品往下走,有別於一般業者由下往上走,好處是不會流於價格戰,更能取得認同,」葉順發說。從上往下走讓消費者對低價產品有物超所值之感。
葉順發說「產品線齊全是很重要的,不能讓消費者或通路商買不到貨,或沒東西可賣。」由於索尼愛立信過去產品線少,常發生熱賣缺貨情形,讓消費者一等再等,更讓通路商沒有貨可賣,造成銷售問題。
成功策略5:與通路商交心
跟通路商打交道,葉順發也有一套。他說通路商其實都很講義氣,特別是中南部的老闆。他每次到中南部去巡視各通路商,老闆都很熱情,坐下去,領帶脫了,就開始喝酒,一度也訓練出他的好酒量,交情也在一杯杯的酒中建立黏著度。
不僅要跟通路商交心,也要能為通路商帶來利益。每每有新機款上市,他會舉行掛招店(掛有索尼愛立信招牌的通路商)首賣三天
活動,讓他們賺到錢,創造他們的利潤。
除了要常常與通路商維繫情感,葉順發更要掌握流行資訊,每個月閱讀30本以上的雜誌,已成了他掌握趨勢的重要來源。
「女性雜誌、流行雜誌、
科技雜誌、財經雜誌、八卦雜誌都是我翻閱的對象,」葉順發說,不論是那一類型的雜誌,都會有他需要的資訊,包括流行、色系、話題、人物等,因為賣的是消費性電子產品,特別要掌握市場脈動,瞭解流行風向球,「大量吸收各種資訊也是我的工作之一,」他說。
周遭的女同事、女性朋友、甚至太太,也常是他
諮詢的對象,一有空就會問同事,「現在流行什麼色系?」「BLING BLING還會流行嗎?」。而他太太最重要的日常工作就是幫他閱讀女性雜誌,再向他做簡報。「手機是電子產品,更是精品,」葉順發說,因此更要掌握流行脈動,才不會被人笑成LKK。
51歲的葉順發,儘管鬢髮有些斑白,不過每天力行晨泳的他仍是一尾活龍,跟時下年輕人也不會有代溝,更能掌握趨勢,帶領一群平均30歲不到的年輕人開創出索尼愛立信的新局。問他明年的目標為何?葉順發微笑靦腆地說,「當然是好還要更好,向第一挑戰!」

Filed under having 0 意見  

現象與趨勢的變化

2008年1月1日 星期二 by :::陽光馬戲團:::

《數位時代》第164期 《數位時代》編輯部

2007/12/31
【字體】放大 正常 縮小

現象與趨勢的變化,正快速展開,從微型中看見大未來...

焦點城市-北京

為了二○○八年的奧運,北京整個動起來了。各火車站的電子跑馬燈上標示了奧運倒數計時,北京街頭祝福奧運成功的標語迎風飄舞,高樓大廈、新建公路、地鐵的收尾工程正如火如荼地進行,為了迎接奧運而大興土木的「鳥巢」國家體育場還在加緊趕工,而計程車司機、小吃店老闆娘也掀起學英文的熱潮,希望在能在外國訪客前秀上兩句。

正如同日本在一九六四年的東京奧運,展示了它在二次世界大戰後的重生。中國將在這場砸下重金舉辦的北京奧運上,登上舞台宣示中國崛起,一方面對外展現其邁向現代化的企圖心,也藉此向老百姓證明國家的聲望正在恢復。

儘管奧運為中國開了一道面向世界的窗,但也帶來眾人對其他問題的關注眼神,包括長期備受爭議的人權問題與環保。「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是中國奧運的口號,但要怎麼處理這些棘手的「世界課題」,可說是後奧運危機。無論如何,北京從今年起將匯聚全球目光。

全球化的城市-新加坡

作為一個沒有自然資源和經濟腹地的城市國家,新加坡在面對人口減少、產業空洞化的課題,嘗試了很多新途徑來找出路,這也讓新加坡連續蟬聯最全球化的城市。首先,面對人口外移、低生育率,新加坡敞開大門開放移民,讓高學歷、高經濟能力的外國人在新加坡落地生根。新加坡素來以多種族融合著稱,再憑著完善的硬體基礎建設、外語環境與良好治安,使外商進軍亞洲首選就是新加坡。

為了提升經濟,新加坡也揚棄不少威權統治的堅持,像是二○○二年首次開放克拉克碼頭有徹夜狂歡的酒吧,因此還修正了不得在桌上跳舞的法令;離新加坡商業金融中心不遠的濱海灣(Marina Bay),計畫在二○○九年開放賭場,屆時可望湧現大量商機。今年新加坡將完成和中國的自由貿易協定,這對搭上全球化浪潮是很重要的一步。前總理李光耀曾說,要讓新加坡成為「熱帶版」的紐約、巴黎和倫敦綜合體。在新加坡不斷大幅改變躍升中,也許將成為可能。

做一個未來在等待的T型人才

全球人才合作已成趨勢。過去用外包的方式讓全世界的員工成就一家企業,現在參與合作的對象改變了。外包最初指的是,企業將生產鏈中低階的勞力工作移往成本低廉地區,也就是全球勞動力集合。而後外包轉向工程師,如印度工程師、台灣ODM廠商,也就是全球技術人才。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的說法是,這是從勞力套利(Labor arbitrage)轉為知識套利(Intellectual arbitrage)。但現在,大企業要的是你的創意腦袋。

套句IBM資深副總裁尼可拉斯.杜諾菲歐(Nicholas Donofrio)的說法,他認為未來的企業是全球整合企業,而未來最受歡迎的人才就是「T」型人才。T型人才具備對技術、產業與商業模式的廣泛了解,但同時擁有自己的專業。T型人才懂得開放(openness)、合作(collaborate),並且以全球為思考單位(think globally)。

太空能源爭奪戰一觸即發

地球上還有什麼不為人知的處女地嗎?很多國家認為已經沒有了。冷戰之後停滯一段時間的太空爭霸,現在又有復甦的跡象,資源與通訊是兩大主因。

在地球資源耗竭的危機意識下,各國紛紛將希望寄予太空。科學家在月球上發現名為氦三的元素,可望成為取代石油的替代能源,月球現在就像是個無人開採的大油礦。

中國已發射「嫦娥一號」探月衛星,日本亦發射「輝夜號」探月衛星,印度與南韓也緊鑼密鼓計畫於二○○八年發射探月衛星,美國的亞特蘭提斯號也會在二○○八年發射。急遽的腳步其實都是為了新能源,太空能源爭奪戰一觸即發。

氦三是美國阿波羅太空船發現的月球元素,它的發電量驚人,無污染也幾乎沒有放射性副產品,不過地球上的含量稀少,以致於各國對於到月球上開採興趣濃厚。

除了太空資源外,民生太空工業也備受矚目。二○○六年,歐洲在民生太空領域已投入六十億歐元(約新台幣二千八百五十八億元),搶下全球四○%的衛星製造市場。舉例來說,歐盟主導的「全球環境暨安全監測」計畫(Global Monitoring for Environment and Secrity, GMES),就是利用衛星觀測地球,提供如環境污染、洪水、火災或地震等資訊。該計畫還能夠觀測農作物生長情形,以及海洋漁貨分布狀況,有助於農漁業經營。

另外,衛星系統還提供電訊、視訊播、全球定位系統以及全球數據傳輸等服務。就連網際網路之父溫瑟夫(Vint Cerf)博士也正在研究星際通訊,試圖在星球之間架構網際網路。溫瑟夫目前在Google任職,Google亦表現對太空探險的濃厚興趣,甚至懸賞二千萬美元,給任何一間能登月並架設攝影機傳畫面回地球的民間公司。

最有趣的一點是,原本太空探索代表的是人類征服世界的野心,也是科學和科幻的交界處,未知的太空與對外星人的想像,如今已被具體實際的民生問題所代替。

無痕生態旅遊-南非

一起去親近獅子吧!回歸大自然、和野生動物接觸的生態旅遊,無疑是目前最吸引人的活動之一。南非多年來大力投資觀光業,甚至將環境與觀光列為同一部門(environment & tourism department),目前是全球生態旅遊的代表國家。

南非有一座克魯格國家公園(Kruger National Park),面積約兩萬平方公里,約是台灣的三分之二大,內有上百種動植物,包括獅子、大象、河馬、花豹與羚羊等,讓遊客可與野生動物做近距離接觸。另外,南非賞鯨業也有嚴格限制每個區域能夠行駛的船隻數量,賞鯨船大小與行駛方式以盡量不影響鯨豚活動為原則。

生態旅遊是一種考量生態平衡的觀光模式,也就是在維持當地自然景觀的同時,讓地方享受觀光帶來的收入。藉由發展觀光,一方面提升觀光客的環保意識,另一方面則利用所得保護自然環境。生態旅遊也能夠提升當地居民的環保意識,當居民了解到地方景觀的經濟價值後,就不會輕易砍伐森林或濫捕濫殺動物。

生態旅遊也叫作「無痕旅遊」,顧名思義就是不干擾當地生活、不留下旅遊痕跡的觀光方式,對觀光客來說是較為嚴苛的旅遊方式,會限制遊客的數量,並盡量使用當地居民的服務,以自然體驗為重點,採用低環境衝擊的住宿與活動方式。 如馬來西亞的塔曼尼加拉國家公園(Taman Negara National Park),所有遊客需從國家公園外的村落搭船進入塔曼,僅提供由國家公園導覽的配套行程。飲料罐也有高價押瓶費,讓遊客主動回收空瓶。另外,園方還架設和雨林樹冠一樣高度的懸空步道,減少遊客踩踏地面,影響雨林植被生長。

另外,澳洲大堡礁海洋公園(Great Barrier Reef Marine Park)則嚴格禁止遊客觸碰珊瑚礁。園方並和當地原住民合作,開放部分地區供原住民捕魚,遊客則以參與生態體驗的方式跟隨。共同營運的制度,一方面保留原住民生活,另一方面也創造旅遊吸引力,原住民亦可享有部分觀光收入,一舉數得。 台灣近年來也陸續以生態旅遊的概念發展觀光景點,比如澎湖風櫃、武陵農場的櫻花鉤吻鮭、七股潟湖及黑面琵鷺生態保護區等。生態旅遊或許能為台灣在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育衝突中,找到一個平衡點。

Filed under having 0 意見  

手機使用者

by :::陽光馬戲團:::

傳立媒體集團 提供

2008/1/1
【字體】放大 正常 縮小

近一個月使用行動電話功能

雖然手機功能越來越多,但消費者所使用之功能卻有減少之趨勢,且集中於使用MP3或相機功能:
<成長>
●無論是MP3或相機功能,其成長力道主要皆來自於20-39歲之族群
<降幅>
●手機遊戲功能降幅最為明顯,其中20-39 歲的消費者下降幅度更超過10%,顯示此一族群對手機遊戲功能有移轉現象
語音留言整體也大幅下降,其中以30-49歲族群下降幅度最為明顯,分別為10%及8%
●行事曆呈現下滑趨勢,其中以30-39歲族群下降7%最多
●編輯鈴聲功能各族群皆有4%以上的降幅,語音撥號亦呈現下滑趨勢

最近一次購買手機的手機金額

●整體看來,不論何種年齡層,其購買手機的金額皆有下滑之趨勢,推測部份是因為電信業者補貼高價手機之故,而由各年齡層購買手機之單價看來,20-39歲族群仍為高階手機市場之主力;
●30-39歲族群在8,000元以下機種皆有成長趨勢,顯示其手機需求量增加,但高階機種需求量則有降低趨勢;
●0元手機的市場無論在那一個族群皆有成長的趨勢,其中以40-49歲的族群最為明顯,且該族群對3000元以下機種亦呈現成長趨勢,顯示該族群對低價機種之需求,同時較不注重手機高階附加功能;
●對50-59歲族群來說,3000-5000元價位手機的接受度有明顯提升;

最近一次購買手機的購買型態 ●由於手機普及率已高,民眾購買手機仍是以買來替換居多
●40歲以上手機首購群明顯較其他族群多,顯示此年齡層對手機需求增加

最近一次購買手機使用年數

●各族群單支手機壽命集中於一至二年,但手機壽命縮短之跡象,顯示消費者手機汰換之速度加快;
●就各年齡層看來,20-29歲族群汰換手機的速度最快,而50-59歲族群雖然汰換手機的頻率不如其他年齡層,但他們近來也有加快更新速度

●價格合理仍然消費者購買手機時首要考慮的重點,其中又以50-59歲的族群最為明顯(39%)
●40歲以上族群對於行動電話的通話品質、操作的方便性及耐用程度皆相當重視,顯示該族群對這些基本通話功能的考量明顯高於30歲以下的族群
●20-29歲族群因手機汰換速度快,所以相較於其他族群而言,較不重視行動電話的耐用性,但外型吸引人則是他們選購手機時一項重要考量,相對來說,50-59歲族群則較不重視手機外型(10%)

Filed under having 0 意見  

創意放大鏡

by :::陽光馬戲團:::

文/朱國良

2007/12/31
【字體】放大 正常 縮小

2007歲末年終,許多人忙著安排倒數狂歡Party,或是早早到市府廣場或國父紀念館佔位置,準備看101煙火秀,行銷人跨年的方式很有可能跟別人不太一樣,我們同樣也在準備跨年Party,但卻是為客戶辦,準備節目酒水給其他人狂歡;我們同樣也在跨年倒數廣場,但卻是在ㄖㄨㄟˇ節目、控流程,擔心倒數計時會不會算錯;更有可能的是,客戶明年度的新cue到現在還沒確定,應該會在辦公室跨年,!創意放大鏡編輯小組也正捧著OMIMA的「先逃牌通稿丸」,苦思下一篇文章到底在哪裡?沒關係!行銷人本來就要認命,只是有好命與歹命之分,編輯小組在歲末年終也不免俗的找出今年的十大行銷話題,看看有哪些足以讓行銷人好命一整年的行銷話題,多少學著點,說不定哪天也給我們碰上了?一整年不眠不休、苦不堪言,喔!不對,是吃穿不盡!

(註:十大行銷話題無排序,因為每一個話題都是行銷團隊嘔心瀝血的努力成果,全部都是NO.1)

超級星光大道 實現夢想的舞台

由綜藝鬼才王偉忠與詹仁雄製播的超級星光大道,引發近年難得一見的電視節目熱潮,一場有笑有淚的追夢實境秀,牽引著全台觀眾的心,也讓中視重溫老三台時候的榮景,廣告價碼與收視率隨著節目起伏一路向上攀升,7月6日總決賽收視率8.9達到最高峰,每10秒廣告價格也從2萬多跳升到40萬,許多廠商捧著錢排隊等星光幫代言。

行銷要對味 就是要送Wii

轟動全球男女老少的任天堂Wii,台灣尚未正式進口,卻已經造成瘋狂熱潮,這陣子行銷人不必再傷腦筋找贈品,不管哪一種活動把Wii端出來準沒錯,肯定吸引爆滿人潮

我不是塑膠袋 我是環保包

英國服飾品牌Anya Hindmarch推出「I’m not a plastic bag」全球限量環保包,在新光三越與微風廣場以五百元低價限量販售,引發消費者瘋狂搶購,SNG現場轉播現場盛況,不到2天全台灣都知道這個本來不太會唸的名牌,行銷效益一等一。

101跨年全球矚目 SONY在絢爛中綻放

101跨年是全球最高大樓的煙火秀,全球各大媒體無不爭相報導,SONY則把握這千載難逢的機會,連續兩年贊助101煙火活動,「SONY BRAVIA Full HD 1080」隨著101煙火成為全世界注目的焦點,能見度百分百,今年101煙火已經由新聞局接手,要將「I lOVE TAIWAN」放全世界。

亂世情愛 劇力萬鈞

由李安執導的「色.戒」,勇奪金馬獎七項大獎,原著張愛玲的自我影射、李安詮釋抗戰兒女面對國仇家恨與情愛糾葛的功力、梁朝偉「蛋蛋」與湯唯的「鴿子蛋」…等等,無一不是引發討論的熱門議題,行銷操作功力爆表。在好萊塢電影獨霸的台灣電影市場,「色.戒」以一億3600萬票房勇奪第四,華語片中也只僅次於星爺的「功夫」。而片中易先生給王佳芝的6克拉粉紅鑽鴿子蛋,也在catier台灣分公司的爭取之下來台展出,話題仍將持續延燒下去。

建仔超人氣 魅力無法擋

連續兩年19勝的洋基新希望—王建民,台灣人氣紅不讓,各品牌廠商代言不斷,ford、acer、nike、玉山銀、光泉、高雄世運…等,不少品牌更量身打造建仔專屬商品,acer推出建仔19勝紀念機,玉山銀則推出王建民認同卡,連新光三越推出王建民公仔都得規劃排隊路線,以免造成糾紛,建仔魅力果真無人能擋,08年球季建仔戰績可望上看20勝,依然會是眾家品牌搶人的重量級人物。

有空有空 ING讓11萬人同時都有空

以阿嬌的「沒空篇」廣告打響名號的ING台北國際馬拉松,舉辦前三年都超過10萬人參與,2007年更超過11萬人,已被國際評為全球十大馬拉松之一,12月16日從市府廣場起跑,場面十分壯觀,而由達一廣告製作的系列宣傳廣告,從04年的沒空篇、05年的小孩沒空篇、象棋篇、06年的有空篇到07年父女篇,都引起消費者的熱烈迴響,也堪稱近年最盛大的企業贊助活動。

中國時報 全新風貌

57年的中國時報,徹底改頭換面,2007年8月20日星期一的中國時報,沒有頭版新聞,只寫了「THE END 57歲的中國時報今天結束。明天再見……」,用了57年的中國時報桃紅色標準字,在這次的改版特別由直排改成方塊狀,顏色也換成了磚紅色。編排也強化了視覺美學,報導內容部份增加焦點新聞廣度與深度,強調民生、文化與生活議題,也同時強化財經、地方、國際、運動、娛樂...等新聞的深度報導,生活副刊以全版名人時尚引領最新的流行趨勢,並深化精品、美容、三C、汽車、通路、旅遊、美食、醫藥、副刊文學…等新聞報導內容,獻給讀者一份嶄新面貌的中國時報。

MAZDA 3 以認同抓住消費者的心

連續兩年冠名贊助瓊斯盃籃球賽的MAZDA,主打年輕族群客層,12星座系列廣告以星座語言內涵詮釋「年輕、流線、動感、時尚、獨特」,更引起消費者的討論,紛紛開始對號入座,議題廣度與深度兼備,同時也在戰火連天的汽車市場創下銷售佳績。

M型社會 平價的奢華

台灣社會也吹M型社會奢華風,但實質內涵是「平價的奢華」,大前研一預言中產階級消失,其實不然,只是他們在媒體報導的推波助瀾之下,更懂得如何用有限的預算買到最好的品質,名牌精品是夢想,但想想就好,接近精品格調的商品才是他們要的,所以,許多商品的行銷策略開始跟「精品」掛鉤,精品美妝保養、精品床墊、精品巧克力、精品時尚旅館…,百貨週年慶滿千送百再抽精品包,訂報紙就抽十二大精品包…等。總之,行銷新顯學--「往M型右邊靠攏就對了」。

Filed under having 0 意見  

M型社會?L型是也

by :::陽光馬戲團:::

東方線上 E-ICP生活型態研究

2007/12/28
【字體】放大 正常 縮小

大師大前研一提出「M型社會」的概念,確實是具有相當的震憾力,若果然真會有如此的「M型社會」,那確實是令人坐立難安,任誰都會擔心,會落在「M型社會」的左半邊,下流社會,筆者亦有此心境,但經研究之後,乃在2007年8月22日於本ISURVEY網站提出「不可能的M型社會」之論說,基本上台灣的社會至今似乎看起來還不是「M型社會」,未來會不會是「M型社會」,也就是整個社會會「M型化」,可是就常理判斷,現在不會,未來應該不會,只會是貧富差距可能擴大吧!

大前研一大師所提的「M型社會」,基本上應該是一個概念,而且用「M型」這樣的名詞,是很容易引起誤解,讓大家會以為所謂的「M型」,顧名思義,就是一個雙峰相等的分配,尤其是加上中產階級的消失,下流社會,這樣的說法,也許只是大師發出的警訊之說,但更容易讓人連想「M型」是雙峰相等分配的感覺,而實際上在大師那本書「M型社會」所引用的數據,也可說是在其日本的社會有一群富有階層的出現,其所擁有的財富分配亦非呈雙峰相對等的分配,應該這樣說吧!不是中產階級消失了,而是有些人變得更為「誇張」的富有,所擁有的資產是以億為單位計算。

改成圖說

圖一,是筆者運用2008年版E-ICP行銷料庫,橫軸取個人平均月收入,當然在此是假設(Assumption)個人平均月收入是與擁有的資產財富成正比,若以E-ICP行銷資料庫的研究方法,大概能訪問到的就是一般的所謂的「中產階級」,而金字塔頂端的人應該是不易訪問到,所以這樣的資料大致可說,足以證明一般所謂的「中產階級」就所得而論,基本上依然是呈常態分配的結構,這樣的結果,多少可讓人不要感覺「M型社會」那樣的沉重,社會上大部份的人還是可以是「快樂」的中產階級,而不是全部都變成「新貧」一族。 由圖一的結果,似乎可以想像,整個社會的資產分配圖形,基本上還是常態分配,只是由於某些因素,也許是科技的力量所運作的現代經濟,加速了一群脫離中產階級往上流動的新富階層,而形成一種「L型社會」,就以台灣社會來說,年收入在500萬以上者,或者那些「田交仔」,當然這500萬是用感覺抓的數字,就是這樣形成「L型社會」往右的另一端。所以,用「L型社會」這樣的推論應該也比較合乎常理,亦不損害「中產階級」的社會結構,也就是中產階級並未消失,還是鐘形分配的常態圖形。

社會結構之探討,應當是相當地複雜,純粹用所擁有的資產定義「財富」,不論是「M型社會」或是「L型社會」,基本上是「不健康」的社會結構,常態分配應該還是最為「健康」的一種社會結構,頂多也只會是「L型社會」吧!

Filed under having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