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認識EQ

2008年12月9日 星期二 by :::陽光馬戲團:::

 

RUN!PC 月刊 文/鄭錦翬(優駿企管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

2008/12/2
【字體】放大 | 正常 | 縮小

如果說這幾年在企業界幾乎人手一本的是「藍海策略」、「地球是平的」…等書,那麼在10年前最流行的話題大概就是「EQ」了。時至今日,大多數人都能認同EQ在管理效能上具備關鍵性的地位,卻很少人能夠完整地解構其全貌,有人認為EQ是人格特質的一種,有的則認為是一項技能;在甄選人才時,EQ能力也因經常僅被侷限在「情緒管理」的範疇內,所以很難被真正的評估出來。

事實上EQ是個人特質也是技能,其涵蓋範圍比情緒管理來的大。它是由五個因素所組成的:自我察覺、自我約束、激勵、同理心、社交技巧。自我察覺是指能夠察覺自己的各種情緒及感受,為何及從何而來,也能了解這些情緒對他人產生的影響。自我約束則是能保持內在情緒穩定,即使在多變的環境中也能維持平靜。而激勵則是指繼續向目標前進、對成功保持希望的動力,能接受為了達成目標所需的必要改變。同理心是能夠了解他人感受及其所產生行為間的關聯性,並在他人需要時提供支持。社交技巧則是能有效地化解衝突,避免他人負面感受影響雙方合作的能力。

在五個因素當中,自我察覺是最首要的,若不能了解自己的內在情緒發生什麼變化,也就無從管理。有了自覺,才會有自省、同理心和社交技巧的發生,然後形成一種推力,最終達成問題解決和協商的策略。由上述過程來看,可以發現所謂的「魅力領導」其實就是運用EQ能力來管理人和解決問題。

EQ究竟能被訓練出來嗎?研究者的意見是分歧的。有一派認為EQ的養成是自幼年開始,長時間累積各種經驗,很難經由訓練甚至教育來改變;另一派則認為雖然不容易,但仍有方法訓練這些技巧。但兩派都同意,要提高EQ並不是一件短時間內可以做到的事。也因此企業覓才時就應將EQ列為甄選條件。

而如何評估EQ?目前在實證研究上以第三者問卷調查最為貼近真實。由受評者的上司、下屬或同事來填寫問卷,避免被受評者的主觀意識影響。另一種方法則是使用情境式問題讓受評者依據過去經驗,描述事件處理過程的心理歷程和結果,也可找出其解決問題的行為模式和脈絡,作為評判EQ高低的依據。

Filed under having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