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 Web2.0 這個名詞炒的火熱,如果你問我什麼是 web2.0,我想我也沒辦法說個清楚明白。而現在 高速網路科技、輕薄短小的行動通訊裝置,正推波助瀾一波山雨欲來的 Web3.0,不少 IT Blog 都有提到類似的概念,所以也將自己零散的想法記錄下來。
Web1.0 –> Web2.0 –> Web3.0
什麼幾點零幾點零的實在搞的人滿頭霧水,不如來個新一點靈,眼睛會比較靈光,就我不負責任的理解大約可以簡單的這樣解釋:
● web1.0: 很少的人提供內容給很多人看 ( contributer <<< reader )
● web2.0: 很多的人提供給很多的人看 ( many contributer = many reader )
● web3.0: 能看的東西跑到想看的人手上 ( value run into need )
李開復先生曾這樣說:
Web1.0是一個廠商發佈了內容給很多人看,Web2.0是 把發佈的權利同時放給普通人,Web3.0的概念則是可以隨時通過互聯網獲得自己 需要的信息。
哇嗚,Web3.0 真的有這麼厲害嗎,以當前的 web2.0 的進展看來,一開始是 RSS Feed 的興起,讓我染上 Google Reader (1000+) 焦慮症。接著又有 Digg、Hemi、FunP 等推文網站的出現,讓我動不動就看一下自己的文章有幾推。這還不夠,緊接而來的 Twitter、Plurk 光是加入幾個好友,一個小時以內就會被來自四面八方陌生人的訊息淹沒。
Web2.0 簡單說來,可以用 User Generated Content 來表徵,有別於先前的 web1.0 世代,我們只會上 Yahoo奇摩 看資訊。現在不管阿貓阿狗都可以擁有自己的 Blog,在虛擬的世界當中暢所欲言,自由 但也意味著 資訊量的激增!
那麼 Web3.0 呢,有人用 Semantic Web (語意的網路) 來形容他,這是啥玩意呢,簡單來說就是 一個瞭解 ”你”的網路環境,也就是一個可以透過你的使用習慣而自我進化的 Web。
以買飲料當例子來說,大概如下表所示:
Web1.0
Web2.0
Web3.0
買飲料
投幣飲料機
7-11
自家冰箱
投幣飲料機,沒什麼選擇,Boring 但是不會無所適從。7-11 飲料琳瑯滿目,不定期還來個 Open 將自家品牌,選擇很多 但 有時後會花更多時間在飲料櫃前遊蕩。自家冰箱,太棒了,夏天有啤酒,冬天有薑母茶 XD…這樣大家有沒有大致瞭解到 Web3.0 的好處呢!
社群網路的優點和價值
接著來說說我對社群網路的看法,在這之前先來聽聽別人怎麼說:
以下引述 數位時代 No.180 (為什麼Twitter這麼值錢) 一文:
一、網路的特質已經漸漸從單純互動轉變為更動態、更即時。不論從概念或功能來看,內容的產出與閱讀正趨向平衡與和同步。因為Twitter這樣的平台,貢獻內容的途徑太容易也太即時,寫的人少、看的人多 的情形也越來越不明顯。所謂即時網路現在才真正要發生,從邏輯上來說,這絕對是下一波革命的重點。
二、由於工具和特性轉變,越來越多人在網路上分享文字、圖片、影片,形成 龐大的資料洪流讓每個試圖擁抱網路,同時維持正常生活的人感到挫折無比。現有的搜尋已經不夠用了,能夠幫助人們找到真正想要的搜尋應用,會是網路皆下來很重要的發展。
三、現在的 twitter和早年的 google一樣,已經成為 動詞,代表人們進行某件特定的事情。事實證實,這是網路上最具價值的資產!
是的,其實上面已經點出,我個人認為社群網路的優勢和價值所在,那就是 即時性!相反的,也點出了社群網路的帶來的挫折感,因為選擇太多,就要花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如何選擇!
用了 twitter 和 plurk 也一陣子了,不過我想我還沒真的找到發揮其價值的SOP 流程,但是很明顯的,在追蹤趨勢上面,社群網路相較於一般媒體,憑藉著其快速的散播能力、和不必著重正式的血統,很容易取得壓倒性的勝利。
“We Feel Fine”和 “What the Trend” 是兩個我覺得蠻有意思的 趨勢追蹤 web application。
We Feel Fine 將有關情感的關鍵字 (像是 love, hate, think 等等...) 從世界各地的社群網路中抽取出來,然後以視覺化的方式呈現出來。你可以即時看到世界上的某個人此時此刻的心情或是感覺,聚合起來的一股洪流,或許可以反應一些真實世界的趨勢 (例如:前陣子金融風暴的時候,或許會有很多 hate losing job 的句子出現)。
What the Trend 則是一個追蹤 Twitter 熱門關鍵字的網站,twitter 這個當紅炸子雞已經有相當多的第三方搜尋服務,但是讓我眼睛為之一亮的就是這個 What the Trend。他不僅告訴你 twitter 現在什麼關鍵字最夯,還會告訴你 為什麼這個關鍵字會這麼夯,這不就是 web3.0 網路更 smart 的好例子嗎!
社群網路營利的可能性
社群網路的便利性為它帶來龐大的流量,你能想像這個世界上已經有兩億人口有 Twitter 的帳號了嗎,Youtube 網站大概一天播送出的影片,就已經超過一個人一輩子可以看的量了。儘管擁有這麼巨大的流量,社群網路的獲利能力一直是個謎,其實 Youtube 或 Facebook 這樣的大站,都還是在燒錢的狀態嗎?
從廣告商的觀點來看 (Advertiser perspective),傳統的 web1.0 content 是由少數專家分門別類 且 有針對性的 散播出去,這無疑是 廣告商明確的對象之一,廣告主至少可以大概清楚,其擺放廣告的位置,大概都是怎樣類型的觀眾,因為 web1.0 是 有條有理且井然有序的!
反觀 web2.0 的核心概念 UGC (User Generate Content),造成資訊量的激增,同樣倍率放大的結果就是 雜訊(Noise) 也跟著增加了,廣告主無法確定 這樣雜亂的內容會吸引到怎樣的觀眾,也因此廣告的獲利更無從評估,為什麼 twitter、plurk 不放廣告呢,我想一部份原因是如此。
賣 G 排要如何賺大錢,很簡單明瞭,G 排要好吃。這就是價值 (好吃的G排) 和獲利 (也是好吃的G排) 來自同一個面向的範例。但是,現在這個錯綜複雜的社會,價值和獲利也可以來自不同面向,最明顯的例子就是 Google 啦,他的價值 是 提供精準的搜尋結果,但是其獲利的方法 卻不是販賣他的搜尋能力,而是來自 廣告商。
我想社群網路也具備這樣的潛力,就端看未來 web3.0 的世代,如何將這種即時性 和 普及性 的優勢轉換成更有意義的價值了。以上兩張圖,是擷取自 “Twitter WTF? - Why is Twitter Called a Threat to Google?” 這個 Youtube 影片,當中提到了社群網路可以應用的面向,是蠻有意思的影片!
引述 Greg Boutin 在 “Tying Web 3.0, the Semantic Web and Linked Data Together” 中的兩段話如下:
● Filtering, not aggregating, is where the money is. Not more, just smarter.
● Things are going to get worse before they get better… But better they will get.
這有什麼好推(撲),談社群網路的心理依存性
經常,可以在撲浪的版面上看到,所謂的 三餐噗 (早安撲、午安撲 和 晚安撲),要不然也有 天氣撲 (晴天撲、雨天也撲) 等等…,沒用過撲浪的人也許說,這有什麼好撲。反過來問自己,為什麼連這個都要給他撲一下,第一個言不由衷的答案我想就是:怕 Karma 值會掉。怎麼說是言不由衷呢,因為再追問下去,為什麼你怕 Karma 值會掉,就啞口無言了!
或許局外人會感受不到這些稀鬆平常的對白,有什麼必要發表,但我認為,比起其他的網路媒體,social network 的即時性 足以彌補 內心無法時時有人陪伴的空洞。早上起床,鳥語花香,此情此景多麼想與人分享,傳個簡訊跟朋友說早安嗎?或是發個 Email 跟他說早安嗎?怪怪的吧,搞不好他還在睡覺!
那就去撲吧,那裡 24hr 有人在上面,就算沒有人回撲,你也知道你的感覺有人看到了,這就是他的魅力,化腐朽為神奇、化 Boring 成調皮。所以說,未來的 web3.0 會變成怎樣的 smart 先不管,web2.0 的這個特色的確是獨樹一格。
結語
嗯嗯,零零總總說了這麼多,我覺得以一句話來結尾很好,就是上面提過的那句話 Things are going to get worse before they get better… But better they will get (在事情變的更好之前總是混亂且艱困的,但是終究事情會變的更好)
Web2.0 就好像處在這種過渡的時期,永遠有很棒的 Firefox Addons 你不可能一一去體驗,永遠都有更好的 webapp 工具,你不可能一一都收藏。嫌麻煩的,寧可將自己封閉在 web1.0 的思維,瀏覽器用 IE、開 PDF 用 Acrobat。勇於嘗試的,則得花時間去搭配出最適合自己的,但是 better they will get 不是嗎?
除了期待網路可以變的更 smart,我們是不是也要跟上 web3.0 的腳步,也來個 腦袋 3.0 呢? 各位如果有什麼看法也歡迎與我分享喔 ^^
Read more: http://brownywalking.blogspot.com/2009/05/opinion-web30-30.html#ixzz0lu7HLOYw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Attribution Non-Commercial Share Alike
Read more: http://brownywalking.blogspot.com/2009/05/opinion-web30-30.html#ixzz0lu7HWzOV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Attribution Non-Commercial Share Alike
Read more: http://brownywalking.blogspot.com/2009/05/opinion-web30-30.html#ixzz0lu7Hh47I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Attribution Non-Commercial Share Alike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