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在不景氣中成長的機會點

2009年4月14日 星期二 by :::陽光馬戲團:::

 

資料提供: tns

2009/4/13
【字體】放大 | 正常 | 縮小

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大部分的產品市場並不會消失,消費者仍會繼續購買所需的商品,改變的只是他們選擇商品時的考慮因素。他們不再因為「習慣性」而持續購買某產品或品牌,而會開始判斷哪些是不需要的功能,並在價錢與核心價值之間衡量取捨,購買對自己最有利的產品或品牌。貝立德副總盧炳勳就提到,即使有些消費者沒有被不景氣影響到,領的薪水跟以前一樣多,但周邊的氛圍影響這些消費者『錢要省點用』。消費者開始檢視每筆支出的必要性,花一樣的錢就要買到比較好的東西,在選擇商品及品牌時會多一分考慮,這點和過去有明顯不同。

在不景氣時,依照市場變化而即時調整步伐顯得更加重要,TNS模範市場研究公司總監張裕民以目前台灣的電信產業為例:「以往消費者總是在手機門號合約到期時選擇更換新的手機,不論這支手機壞了沒有。因此,市場上手機的汰換頻率大約落在24~25個月左右。但由於目前的經濟大環境不佳,市場上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對於購買新手機的態度趨於保守,而寧願以資費補貼的方式與電信業者續約,至於舊的手機則能用就繼續用。」換句話說,台灣消費者不再因「習慣性」而更換手機。當消費行為發生重大轉變時,電信業者的反應和態度就很重要,遠傳電信企業營運事業處執行副總李靜芳就表示,先前搭配資費補貼方案續約的用戶約在5%~10%水準,但在2008下半年整體經濟情勢改變後,目前搭配資費補貼方案續約的用戶比重已經拉升至10%~15%。

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固本」又比擴張市場來得重要,因此需要提供回饋給忠誠顧客,培養他們的忠誠度,維持消費族群中的基本盤。懂得維護忠誠顧客的品牌,在不景氣時仍持續進行滿意度調查,密切監控消費者的態度變化,保持一定的服務水準,提供更好的附加價值,同時還會利用既有的消費者資料庫進行購買行為分析,發掘潛藏的行銷機會。

除了維持既有顧客外,也需要檢視目標消費族群的改變,通常在不景氣的時候,消費區隔會較經濟繁榮時來的少。在經濟繁榮時,很多品牌都會發展出不同功能的產品線(Line extension),滿足各個目標族群的需求。但在經濟蕭條的時候,消費力會減弱,消費者開始重新思考哪些產品可以「一物多用」或「全家皆可使用」,分眾市場的商品購買力可能轉弱。若某個品牌擁有太多產品線而且出現滯銷的話,通路端的庫存壓力會迅速攀升,反而影響主力產品的進貨與銷售。因此,成功的品牌需要在這時候檢視消費區隔是否產生變化,然後審慎捨棄銷路不佳的產品線,強化主力商品的核心價值,以符合大眾市場的需求。

持續投入研發的品牌,未來的成長也較迅速。在不景氣的時候,原物料、通路、媒體及行銷成本相對較低,上市新品所需的成本也較低。如果可以鎖定消費者的需求,推出有價值且創新的產品,不但可避免與競品落入低價競爭的惡性循環,還有機會可以開出一條新路。當景氣回春的時候,這個品牌將更具有競爭力。

在預算受到控制下,聰明的消費者懂得花時間來蒐集資訊,選擇最能滿足自己的商品。雖然企業會因為行銷預算縮水而減少廣告預算,消費者仍懂得利用網際網路來取得產品資訊、比較商品價格、甚至在虛擬通路購買,也因此產生了「宅經濟」這個新名詞。最近幾個月以來,不但網路購物銷售額成長,玩線上遊戲的消費者也增加,消費者越來越願意在網路上分享各品牌的優缺點。品牌也必須要投入網際網路的經營或宣傳,重視並且監控在網路上流傳的口碑評論,同時瞭解宅經濟對消費者生活型態的影響,找尋新的消費機會(consumption occasions)。

在這波金融風暴過去之後,我們還會面對一樣的世界嗎?金融制度失序後,消費者的金錢觀與消費觀將會是如何?中產階級是否加速消失,創造出更多的新貧與新富?過去頂著光環的科技新貴是否在金融風暴後,仍能維持一樣的消費力?或許有能力渡過金融風暴並不是最嚴苛的考驗,面對景氣復甦後的新消費市場才是真正的極限挑戰。

投資大亨索羅斯提到,全球金融體系實際上已經瓦解,而我們可能再也回不到過去所熟悉的世界 - 您準備好面對新世界了嗎?

Filed under having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