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應用的 10 個黃金定律

2010年9月16日 星期四 by :::陽光馬戲團:::

我在紐約的創投朋友,佛萊德‧威爾遜 (Fred Wilson) 前幾天在邁阿密為「網路應用的未來 (Future of Web Apps)」研討會,給了一場名為「網路應用的 10 個黃金定律 (The Ten Golden Principles for Successful Web Apps)」的演講,內容簡單且扼要,把未來幾年的 Web 3.0 時代,網路應用應該要具備的特色,非常精確且完整的描述出來。英文還不錯的人,我建議你們直接到上面的連結去閱讀,懶得看英文的人,我在下面簡單翻譯、解釋並加上我個人的註解。有什麼覺得不清楚的地方,歡迎你們提出來討論。

速度 (Speed)

速度是所有“功能”裡面最重要的一項。重度使用者 (Power User) 或許可以稍為體諒你的網站反應稍慢,但是如果你能夠把速度提升到連阿媽都可以忍受,那不是皆大歡喜?試著用Pingdom (一個不錯的網站監測工具) 去監視和改善網站的速度,Firebug 裡面的 Network Monitor 也很有用。

立即見效 (Instant Utility)

如果你的服務需要花一個小時去安裝、設定,沒有人會用。Facebook App 最厲害的地方就是只要點一下,就可以開始用。多利用 Facebook Connect 等工具來匯入使用者資料,讓他們越快上手越好。

性格 (Voice)

賦予你的網站一個性格,這是建立品牌的一個部分。雖然大家很討厭看到“痞客狐頭殼壞去了”的畫面,但是至少他讓使用者覺得痞客有特色。

簡單為上策 (Less is More)

尤其是剛開始的時候,專注在一個簡單的問題上面,然後再慢慢加功能。一開始就弄得太複雜,只會累了自己,也撐壞了使用者的胃口。

平台化 (Programmable)

開放 API,讓其他人可以加入開發的行列,你的服務會進步的更快,也變得更好用。

個人化 (Personal)

讓你的使用者可以把產品變成客制化,上傳內容,漸漸的變成他們生活的一部份。讓他們擁有一個次網域 (sub-domain) 或一個個人網址,擁有自己的網頁,提供給他們統計分析的資料 (這點 foursquare 做得很好) 等等。

特殊網址 (Unique URL)

每一個頁面、每一個物件,都給他們一個特殊的網址。網址是網路上最重要的識別證,有了網址才可以搜尋、分享、加書籤、寫相關網誌等等,沒有了網址,你就等於把自己置身在網路的共榮圈之外。

搜尋引擎和社群媒體最佳化 (SEO / SMO)

Google 和 Facebook 是目前網路上最夯的流量來源,所以讓你的網站符合他們的需求,你就會有免費的午餐可以吃。如果使用者喜歡分享內容到 FB 上,那就提供給他們 FB 按鈕吧!

乾淨 (Clean)

太多的選項只會讓人不知道要選什麼,學學蘋果的 80/20 設計哲學,按鈕越少越好,讓使用者可以專注在內容上面。

好玩 (Playful)

用像支援行動裝置、匯入朋友清單、得分、升級、排名等等方法,來讓你的服務更有趣,使用者就會越想用。

Filed under having 0 意見  

【數位】社群媒體最佳化的新趨勢

by :::陽光馬戲團:::

作者 : 林之晨
更新時間 : 2010/09/15 20:50:25

(2010-09-15)【數位媒體風向球】不只是寫網誌而已!一起來看看Mr.Jamie網誌,如何透過跨平台社群媒體的整合、善用社群媒體最佳化(SMO),了解網路趨勢及掌握網路行銷契機?

圖/Constantine Belias@flickr

(Brain.com 2010-09-15)幾次的網路創業經驗,教了我很多事情,其中一個就是重視統計數據的收集和分析。所以,我每天都會簡單的瀏覽 Google AnalyticsClickyFeedBurner和 Facebook Insights等服務所產生的數字,看看有沒有什麼值得特別注意的狀況。而到了每個月初,我更會花不少時間在這些數據中鑽研,試著挖掘出新的趨勢和特別的發展。

而這個剛過去的八月,就是非常非常獨特的一個月,至少以Mr.Jamie這個網誌來說。首先,是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窮追猛趕,每個月都以兩位數在成長的Facebook,終於在這個月份,首度超越了Google搜尋,成為幫 mrjamie.cc介紹最多流量的一個網路服務。

另一方面,每個月都微幅成長,踮踮吃三碗公半的Google Chrome瀏覽器,也正式在這個月擺脫Firefox 和 IE 的纏鬥,成為 Mr. Jamie 社群最愛用的網路瀏覽器。

社群媒體最佳化
當然,我幫 Mr. Jamie 所做的社群媒體最佳化(Social Media Optimization)是非常的充足的。從各種分享按鈕、社群動態、Facebook 登入,到經營 Mr. Jamie 在 FacebookTwitterPlurk 等平台上的分身,這些都會貢獻到 Facebook(在流量來源上)的驚人成長。所以跟其他網站比起來,很有可能 FB 在 Mr. Jamie 是非常早篡位的。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些社群行銷工具不但都是免費的,安裝、上手也都很簡單,效果更是非常的強──從 FB 來的朋友,無論是流覽頁數和停留時間,或是忠誠度,往往是比從 Google 搜尋來的散客高。所以大大小小的網站,開始學會使用 SMO 來提升社群的流量和黏度。我認為只是時間的問題如果是這樣的情況,那我們可以預期的是社群媒體,在不久的將來就會取代搜尋(SEO),成為網路上最重要的行銷工具。

這也就是我在「Web 3.0 有什麼不同」一文,點出的「社群化」和「內容取代廣告」兩個重要的趨勢。說穿了,大家都會好奇朋友推薦的文章,都想跟朋友一起討論,所以只要能把內容帶到社群,流量自然就會過來,連一分廣告預算也不用花。這件事情背後,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個邏輯。
快、快、還要更快
另一方面,在瀏覽器的戰爭上,我則是很高興看到我自己最愛用,打著一個「快」字訣的 Chrome,終於在這個月稍稍擺脫群雄,成為大家的最愛。當然 Mr. Jamie 的社群大多是創業人和網路人,所以 Chrome 在這裡受歡迎,我並不意外。

不過對我而言,這更證明了另一件事情。理論上這些科技人應該比較能夠為了更強大的功能,忍受 Firefox 的龜速。但事實不然,無論是大哥小弟、老爸老媽,果然每個人都愛快、快、快。相反的,為了快,大家還寧可割捨掉ㄧ些功能──我現在只有需要用 Firebug 的時候才會打開 Firefox 了。這樣的結果跟我半年前寫的一篇「網路應用的 10 個黃金定律」的第一點,其實是完全呼應的。

Filed under having 0 意見  

網路創業實例:意外起飛、24小時累積10,000名用戶的Rapportive

2010年9月9日 星期四 by :::陽光馬戲團:::

Rapportive是個專門針對Gmail設計的強化外掛,可以很簡單地讓你的Gmail升級成一個簡單的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顧客關係管理)系統,而且是整合了社群媒體的Social CRM。另一篇文章Rapportive:讓你的Gmail擁有Social CRM功能曾這麼介紹Rapportive:

Rapportive除了單純把資料來源找到,告訴你「寫信給你的人在哪些地方出沒」、「寫信給你的人最近的Twitter更新訊息、在LinkedIn上的履歷摘要」(省去你還要另外開新視窗的時間)

Rapportive的安裝方式非常簡單,它是以瀏覽器的外掛方式來補強你的Gmail,目前提供有Firefox、Safari、Chrome等瀏覽器的外掛。

Rapportive是在2010年1月才成立的兩個月後他們就一夕爆紅並獲選進入Y Combinator,在2010年8月募得100萬美元的資金,其中也包括了Gmail發起人(Paul Buchheit,我們曾在另一篇文章關於創業,你必須知道的13件事提及這位先生)的投資,顯示了身為Gmail項目的發起人,對於Rapportive也感到相當程度的欣賞與實質的認同。

關於上面提及的一夕爆紅,是一段非常有趣的故事,Rapportive的創辦人Rahul Vohra也在網路上分享了他們這一段有趣的創業冒險歷程。

Rapportive從2010年的1月份決定要開始創業,並且很早就下定決心要參加Y Combinator的育成創投計畫,如果你還不知道Y Combinator,你可以參考育成創投先鋒:Y Combinator一文。經過了一陣子的努力,不管是Rapportive的架構或是外觀都已經有個不錯的雛形,足以發佈出來試試水溫了,Rapportive團隊便在網路上發表了他們的作品。對於接下來要發生的事情,Rapportive團隊可說是毫無準備、一切都是在意料之外。

開始有一些網路媒體發現了他們的網站,包括TheNextWeb最先發表了一篇Gmail Gets a Slick Social CRM Tool. You’re Going to Like This.,接著ReadWriteWebLifeHackerWebWorkerDaily也都跟著開槍,Twitter上一時之間充滿了談論Rapportive的聲音:嘿!停下你手邊的工作,馬上來安裝看看這個有趣的外掛吧!事實也證明,這個外掛真的是很有趣,安裝過後的人都迫不及待在Gmail裡面翻閱信件,看看到底Rapportive會幫你挖出些什麼有趣的資訊來。 也因為這樣,Rapportive的用戶人數在24小時內,從5個人直線成長到衝破10,000人。

隔天,來自世界各地的投資人紛紛寫信表明投資意願,這裡面沒有一個投資人是Rapportive曾接觸過的,甚至還有世界知名的天使投資人或風險創投家。

顯然,此時此刻的Rapportive已經沒辦法等待Y Combinator的原訂在一個月後的評選,於是他們直接聯絡了Y Combinator的合夥人Harj並且告知目前團隊遇到的狀況,結果Y Combinator隨即安排了一場透過Skype的評選面試。隔了幾天,這場透過Skype的面試,在短短半個小時左右,Rapportive就得到了他們所期待的答案:Y Combinator願意投資Rapportive!

Rapportive從這個驚奇之旅,得到的寶貴經驗非常值得在創業路上的我們學習,究竟他們做了些什麼,讓他們可以有如此的表現呢?

提供讓人感到驚喜的服務(Offer surprisingly great service)

多數的公司提供的服務其實都很差,而且使用者通常也對這種現象習慣了。讓使用者們感到驚喜。讓使用者清楚的知道如果他們遇到任何問題,該怎麼尋求客戶服務。監控所有你能掌握的資訊來源,並且儘快回應使用者。感謝每個人,並且持續改善、進步。Rahul發現微笑是很有用的,即使那些使用者身在千里之外或只是在Twitter上的一則訊息,你根本不知道他們身在何處。Rapportive團隊共用了一個Gmail帳號,同時運用了CoTweet,有效率地透過電子郵件與Twitter進行客服。另外也可以用用看Olark這個新創的網站服務。

其實提到這點並不意外,Rapportive是Y Combinator的創業團隊,我曾在關於創業,你必須知道的13件事裡面提到Paul Graham的觀點:在客戶服務上提供一些意外的驚喜(Offer surprisingly good customer service)

顧客們已經習慣了在尋求客服協助時被虐待了。顧客們接觸到的多數公司,都是幾乎壟斷市場而且客服品質非常糟糕的。你或許也曾經因為遇到糟糕的客服而讓你以為客服就是這樣,而讓你在沒有意識到這是多麼糟糕的一件事情時,也提供了同樣品質的客服。不,顯然你必須做個更好,不只是要試著提供「好」客服,更要努力提供「令人感到驚喜」的好客服。盡你所能的讓人們感到滿意,他們一定會感到驚喜的。在創業的初期,試著在可以負擔的情況下提供好的客戶服務,因為這也是個了解客戶需求的好方法。

提供使用者意見回饋的論壇(Use a feedback forum)

放個討論區、論壇在你的網站上,讓使用者可以輕易的找到它。你的產品裡面也應該放上論壇的連結,而且最好讓這個連結醒目、顯眼一點,如此一來產品沒有正常運作或是出現任何問題時,使用者可以輕易的找到論壇並且回報問題。如果你使用的論壇有提供各種帳號的登入系統,那記得一定要用,如此一來使用者不需要另外註冊帳號就可以回報問題了。Rapportive是使用國外的知名服務UserVoice來提供產品客服的論壇。

UserVoice是個很棒的服務,很多國外的網站給使用者提供Feedback或任何問題回報的管道都是利用UserVoice,使用者的意見回報都會放在專屬的頁面上呈現,而且每個使用者都可以針對個別的問題進行討論或投票。產品開發團隊可以很輕易的看到目前使用者最重視的問題、最期待的功能是什麼,以此來決定接下來開發的策略與重點應該如何規畫。
image

盡早推出產品

其實Rapportive並沒有想要這麼早推出產品,一夕爆紅真的是意外。但是事後來看,早點推出產品是真的滿有幫助的。使用者回饋的訊息很快就塞滿整個論壇,開發團隊很快就知道到底人們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而且也確實可以根據這些回報,決定接下來開發的先後順序。如果你沒有早點推出產品,你很可能做了不對的事情,而且你會很晚才發現這些事情做錯了。就算你做的事情都是正確的,你沒有早點推出產品也可能讓其他人搶先一步,佔盡鋒頭。所以,早點推出產品吧!

(盡早推出產品)可以讓你真正了解自己究竟做了些什麼,你也會發現或許有些事情你做了但其實是在浪費時間。無論你推出了一個怎樣的產品、創造了什麼價值,重點是早點有機會了解使用者的想法

速度要快、保持敏捷很重要,郭台銘先生說:

在現今世界上,沒有「大」的打敗「小」的,只有「快」的打敗「慢」的

隨時準備好擴大規模(Be ready to scale)

你永遠不會知道流量何時會湧進你的網站。過去如果建議你應該把系統的延展性做好,通常是個不好的建議(為了做到scalable,通常必須多花一些時間與金錢),但現在是雲端運算的時代,事情已經不一樣了。

想要擁有一個可隨時延展的架構(scalable architecture),你只要選對廠商(hosting provider)就可以做到。如果Rapportive一開始隨便選了一個便宜的VPS,流量一衝進來的時候可能就會像全面啟動電影中Cobb的混沌世界(Limbo)一樣崩潰。Rapportive的服務是放在知名廠商Heroku上,對於突然湧進的流量只需要增加Dynos的數量(Heroku提供服務的基本單位),基本上你是不需要修改你的程式的;當然,程式的優化、調整可以在同樣能耐的硬體等級上容納更多人。

使用Heroku、不需要調整程式、只需要增加Dyno數量?真的有這麼美好嗎?事實上Rapportive就是這麼辦到的,在來自全世界的流量突然湧進時,Rahul Vohra手邊沒有電腦,於是他隨即拿起iPhone並且利用Nezumi這個設計來管理Heroku的應用程式,將Rapportive的Dynos增加到20個,就這麼簡單,可能不到一分鐘吧?!系統的能耐馬上就提昇了。

為媒體報導、記者們做些準備(Build for the press)

很顯然的Rapportive可以一夕爆紅,網路上的媒體報導是關鍵因素之一。Rapportive認為你必須為這些潛在的媒體報導機會做好一些準備,因為網路媒體、科技部落客們總是會把時間花在網路上,因此如果你能在線上多做些事情,例如好好經營你的部落格、Twitter,這些媒體的寫手們也會比較容易注意到你的服務。當然,不要只為了譁眾取寵或是騙到媒體報導做事情(除非這些媒體就是你想要的客戶),但為了媒體報導的機會是值得你花一些時間去經營的。

早點開始(Build early)

這一點給那些想要申請Y Combinator的團隊,越早開始越好,因為截止日很快就到了。最重要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做出人們想要的產品。

在台灣,目前類似的計畫是知名部落客Mr. Jamie所籌辦的appWorks,無論你是要從事怎樣的創業計畫或是否打算加入類似的育成平台,總之早點開始吧!

References

Filed under having 0 意見  

【媒體】數位迷思 內容為王?

by :::陽光馬戲團:::

 

本篇文章完整閱讀 0 e元

作者 : 【李學文】
更新時間 : 2010/08/23 18:42:59

【數位媒體新趨勢】新舊媒體交替的時代,什麼樣的經營思維才能勝出?內容真的為王嗎?

圖/jbracken@flickr

(Brain.com 2010-08-23)Change is the very king—不斷改變面貌才是數位媒體最好的生存之道。
內容,到底是不是數位產業的真正核心?這些年來,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相關從業人員,它既與背後的創作熱情息息相關,同時也關乎觀眾的收視品質,值得進一步觀察。這裡可能要先講兩個有趣的小故事。
新舊媒體 大洗牌?
第一個小故事,先讓我們以美國為例,回顧一下美國傳播史!做為內容最早的載體,報紙曾經是美國人生活所不可或缺的媒體。但是自從廣播這個「新媒體」問世後,當時有許多人擔心,透過無線廣播接收新聞訊息的新技術,將會導致舊媒體(報紙)的滅亡。
當電視誕生後,又有人擔心這種迷人的影像新聞「新媒體」,將使得只有聲音傳播的廣播業「媒體」前景暗淡。但事實證明,那些迷思都是「多慮」。即便「新媒體」已出現了數十年之久,所有舊媒體至今全都依舊健在。甚至在不景氣的年代,廣播這一個「舊媒體」的廣告收入,反而因為價格相對比起來較為實惠,而逆勢上揚。

新舊交替?新舊媒體的轉換似乎只是「更新」,並未真正取代,譬如以報紙、廣播、無線電視到有線電視演進的媒體進程,在網路時代是否真的會被一網打盡?還值得觀察。
(圖/李學文提供)
近日由於「數位化」成為顯學,新媒體一詞再度盛行,仔細想來,它是不是有點兒像是過去那個年代所感受到的新興科技?廣播、電視相對於報紙而言,不也都是新媒體!?這一次的新媒體是否與以往不同,將徹底消滅諸如報紙,廣播,電視等舊媒體呢?值得進一步探究。接著,我們趕快來看看第二個故事。
內容稱王 大破壞?
讀者們或許知道,約20年前,美國三大無線電視網ABC、NBC、CBS,有點像是我們的台視、中視、華視等老三台,提供每日晚間黃金時段(PRIME TIME)30分鐘新聞。但可能沒什麼人知道,這個黃金時段的播出人力要雇用多少人,答案是2,000人。
後來出現一個傢伙叫泰德.透納(Ted Turner),創辦了一個叫CNN(Cable news network)的有線電視新聞網,大家知道他的新聞網,24小時播送最即時的資訊。但是花費的人力,卻只要「老三台」的一半,也就是1,000人!我們來做個簡單的比較:一個24小時不斷線播送最即時新聞的媒體,只用1,000人;而一個僅提供半小時新聞的無線電視新聞,卻要用2,000人。這樣一來,削減人力似乎是美國「老三台」不得不走的路了。

CNN風暴?泰德‧透納創辦的CNN有線電視新聞網,一度橫掃了美國的媒體圈,他的致勝策略在於「改變」,不墨守舊的經營思維。【圖片來源
是無線電視專業新聞人才、經營能力、品牌不如CNN嗎?恐不盡然,真正的關鍵,在於透納改變了電視新聞的定義,改變了電視媒體的遊戲規則,改變了電視新聞經營模式與策略。但最重要的,是因此改變了全球的電視新聞史。在當時,甚麼叫數位媒體?甚麼是數位匯流?跨平台經營?恐怕還少有人聞問哩。

老兵凋零?ABC等美國老三台,受到CNN的強烈衝擊,於是削減人力成本的支出,是第一考量。然而活下去的關鍵因素,則在於改變舊模式,迎接新思維。【圖片來源
迎新棄舊 大時代?
以上的兩個小故事,說明了關於「內容」的重點。第一、「新技術」未必一定較有優勢,否則今天我們應該看不到報紙,也聽不到廣播!然而,這只是舊媒體時代的情況嗎?
相信對內容產業有所涉入的人都知道,以全球而言,真正在內容產業賺錢的畢竟還算是少數。近年來,三網合一、四網合一、多元服務……,在全球已然風起雲湧。甚至逐漸改變了電信、電視、網路等產業的生態。由於其「一魚多吃」(produce once,apply to many)的特性,使得原先對內容價值(或價格)感到懷疑的一些「內容提供者」(content provider),又因為新興數位技術而重新懷抱起新的幻想。
然而,情況真的有改善嗎?事實上,就目前看來以跨平台內容經營策略而成功的例子極少,內容產業典範移轉牛步化,使得內容經營困境雪上加霜。說得更直接一點,「數位化」對內容產業而言,幾乎可以用「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八字來形容。
同時,自從網際網路開始提供Web TV服務之後,到底是「電視會消滅網路視訊?」,還是「網路視訊最終會把電視併掉?」的爭論,似乎便未曾稍歇!但是仔細想想,這樣迷惑的情況,過去是不是也曾經發生過?但結果呢?根據尼爾森Three Screen,在2009年第四季的季報研究資料顯示:「美國人增加了跨平台媒體使用,增幅達35%……。報告中顯示有6成的消費者,在看電視的同時也會上網……。當然,台灣的消費者也有類似的情況。
過去擔心用網路和手機觀賞影片,會蠶食傳統收看電視的觀眾。但事實上,電視整體的收視率還是穩定的。最新的案例也告訴我們,新媒體:不論是Web TV、Web 2.0 TV還是網路電視,依舊沒有撼動舊媒體……。換句換說,電視是電視,網路是網路,所謂的 「電視已死」的論點,原來也只是新媒體自我造勢的一種「廣告文案」而已。以上所提的案例,也正是持科技決定論觀點的人,所不能解釋的情況。值得我們身處於數位科技時代的媒體從業人員細細思考。
「改變」稱王 大扭轉
再來,我們要回過頭來檢視,為什麼「內容未必為王」?或是應該這麼說,內容成為王之前,是有一些其他的重要條件,必需先被滿足。否則以美國三大新聞網悠久的歷史,再加上其新聞內容的品質,理論上不應該輸給CNN。那麼,答案是甚麼呢?對了,就是「改變」——改變企業經營模式、改變內容經營的思考,改變內容經營的策略。
譬如城邦集團的何飛鵬,在某雜誌專文〈內容及服務〉中提到:「台灣的聯合報系,內容不賺錢,但活動大有可為(各種展覽、表演),也獲利可觀……。」沒錯,許多媒體人經常在自問,如何讓我們的影音節目更值錢,如何讓我們的平面內容賣得更好,數位時代來臨,一直保持那樣的傳統思維是行不通的。
可以肯定的是,聯合報沒有內容是不會有品牌的,沒有品牌也無法辦活動。但很現實的問題在於,聯合報的報紙本身雖不賺錢,但經營者也不僅僅在「報紙賺不賺錢」鑽牛角尖,而是從「內容延伸服務」去著手。聯合報把經營眼光挪到CaaS(Content as a Service),把「好的服務」和「好的內容」放在同一個天平上。以好的服務,來賺取匯流經濟中的Pocket economy,那才是能夠突顯內容價值、價格的「王道」。在此,我願意用下面一句話,來和大家一起「動腦」——Change is the king,not content alone!

Filed under having 0 意見  

一分鐘電梯簡報及影音履歷-從世界最好的工作能學到什麼

by :::陽光馬戲團:::

你做過電梯簡報(Elevator Pitch)嗎?很多談人脈、人際關係的書,都會建議讀者準備10秒、30秒或者60秒的自我介紹,然後,就沒有下文了。市面上好像也很少專門談這種超短時間內介紹自己、販賣產品或宣傳公司的書籍。
電梯簡報、電梯演講或電梯行銷(Elevator Speech)是什麼?簡單的說,就是當你有機會與金主、創投、老闆或客戶一起搭電梯時,在電梯開門之前,你有寶貴的60秒或30秒可以推銷,要怎麼精準地傳遞訊息並且獲得下一次深談的機會?不靠電腦,沒有簡報軟體,完全只靠一張嘴、產品Sample或者一張紙,這是全世界最難的簡報之一。如果不寫腳本,沒有策略,不知道想要達成的結果是什麼,60秒,差不多20層樓的距離,真的一下子就過去了。
60秒能夠說啥呢?
開場當然要幾秒的自我(公司)介紹,接下來就是產品的簡單介紹,包括潛在客戶、商業模式、優點、特點、價格、競爭者及市場,再來當然是要對方行動的建議,例如售價或所需要的資金,以及對方潛在的利益。只有60秒,所以要取捨,不可能什麼都講,一般人一分鐘再快,中文大概說200字左右;30秒就更只剩下100字左右。200字或100字的腳本,寫完背起來,才有可能完美呈現。

-李怡志

Filed under having 0 意見  

關鍵性的一刻:隨時都該做好準備的電梯簡報(Elevator Speech)

by :::陽光馬戲團:::

電梯簡報,是從Elevator Speech或是Elevator Pitch翻譯過來的,也有人說是電梯演講、電梯行銷,指的是如果哪天你在電梯裡巧遇一個重要人物,可能是潛在的投資人、非常值得請益的前輩或是非常想拜訪的客戶,你如何善用在電梯裡短短的幾秒鐘時間,將你內心可能醞釀已久的想法濃縮成精華,有效的把重點拋出來讓對方接收到。當然,電梯簡報泛指在非常有限的時間的場合,電梯裡、在路上巧遇一同走一段路、排隊買電影票或是一起上個洗手間(這滿特別的)。

電梯簡報在有限的時間內,應該談論的重點有哪些呢?以維基百科上給予Elevator pitch的說明是這麼說的:

電梯簡報是針對一個產品、服務、個人、團體、組織或是專案的概略介紹,通常是募資、行銷溝通、品牌或是公關計畫的一部分。

(An elevator pitch or elevator speech is an overview of a product, service, person, group or organization, or project and is often a part of a fundraising,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brand, or public relations program.)

此外,維基百科上也提到,電梯行銷經常被創業者拿來作為對於風險創投、天使投資人進行簡報的方式,這種方式可以考驗創業者是否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將重點表達出來,而投資人也可藉由這些有限的內容來衡量創業家的點子、團隊以及能力究竟如何。

筆者對於做好一場電梯簡報是非常感興趣的,電梯簡報有幾個挑戰:

  • 你沒有電腦、沒有投影機,通常你應該只能靠一張嘴
  • 你的時間非常有限,可能是10秒、30秒,最多應該也不會超過2分鐘
  • 你必須能在一開始吸引到對方的注意,因為對方可能正在思考著重要事情而被你打斷,你還要能察言觀色

前陣子看到一篇不錯的文章”How to Write an Elevator Speech”,筆者將幾個重點整理出來,與各位讀者分享,無論是要介紹你的創業點子、你正在經營的事業或單純的進行個人自我介紹,這應該都是很重要的技巧。

電梯簡報
  • 你必須能讓你的對象馬上了解你是誰、你在做什麼
  • 你必須準備多個版本,如此一來你可以根據現實條件選擇不同的說法
  • 在一開始準備電梯簡報的不同版本時,你應該找些不是那麼熟的人來聽聽你的說法,作為起草的參考,而不是找你的家人或朋友,通常他們都會鼓掌說你講得不錯
  • 熟能生巧,多加練習是不二法門。
  • 永遠要做好準備(Always be prepared),你並不知道你何時會遇到一個對你來說非常重要的人物。
如何撰寫你的電梯簡報?

你必須你想表達的核心概念是什麼。例如你是一個專門談健康生活的作家、公關顧問、電子書專家等等,整個電梯簡報都應該圍繞著這個核心,記住以下幾個重點:

  • 簡短地介紹你自己
  • 描述你的事業是什麼類型
  • 描述你的客戶是什麼類型
  • 談談你跟其他競爭者有什麼不一樣?你的獨特賣點是什麼?(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

以上四點是最重要的,此外,你還要注意:

  • 你的電梯簡報並不是在賣你的產品,而是在描述你的事業
  • 精準的掌控時間,最好是30秒就可以清楚地介紹完畢,並且別超過60秒
  • 要讓人容易記住一些重點,否則聽你講完話的人,事後可能根本回想不起來你講了些什麼
  • 試圖埋個梗,引起聽者的興趣,讓他進一步問你問題
  • 經常練習,讓你在進行電梯簡報的過程中聽起來是非常自然的,而不只是在背稿子
  • 進行電梯簡報時,要友善、充滿熱情,而且要有誠意
  • 演講速度要控制好,慢慢講,不要急,講太快真的會很像在背稿子
  • 適當的停頓,適時的微笑
  • 記住要盯著對方的眼睛(Eye contact)
  • 口齒要清晰,即使你非常緊張,也要讓對方聽懂你在講什麼
  • 要有自信,不管是什麼情況
  • 如果你發現對方根本沒在聽、沒興趣,那…就該停了

延伸閱讀

Filed under having 0 意見  

為什麼廣告主就是不玩網路媒體?

by :::陽光馬戲團:::

這篇可以說是爽健美茶應該試試新媒體的加強版。

根據更新的數據,爽健美茶已經賣超過10,000,000瓶了,現在正緊鑼密鼓地處理大缺貨的問題。爽健美茶超過10,000,000瓶的銷售量,她們的粉絲頁卻只有4,110人按讚。如果還是以我累積購買20瓶的量為基準,表示爽健美茶的消費族群中只有0.8%的人和爽健美茶建立了關係。請注意,不是500,000人中只有0.8%購買,而是500,000購買的人當中,爽健美茶只認識了這0.8%。巡十二茶也不惶多讓,我連粉絲頁都找不到,根據廣告圈的朋友指出,原本波蜜的巡十二茶是定位給女性喝的,後來才知道巡十二茶就是我這種男人在喝,我還知道有很多人的爸爸也很喜歡喝。

我以前在出版社的時候,就經常有這種開著轎車看人騎馬(上下班)、拿著原子筆看人揮毫(簽合約)的時代錯亂感。這次我又被時代夾到了。我幾乎可以確認,廣告主幾乎、真的、完全,不理解網路的能耐。

這篇就先不管為甚麼廣告主不理解,我們直接看看可以怎麼做:

一、合理的社群操作態度:先別問粉絲能為你做些甚麼,先問你能為粉絲作些甚麼。這個社群不單指Facebook粉絲頁,還有 Plurk、部落格、網路活動、YouTube頻道,甚至是自己的MSN機器人、Skype網路客服、線上服務、官方網站。如果你讓你的粉絲不知道這是幹嘛用的,他們下一個click,不是左上角的回到上一頁,就是右上角的關閉。

二、清楚的媒體宣傳架構:這部分安吉斯集團(全台灣知名的媒體代理商凱絡和網路廣告公司知世網絡,都是這個集團的一員)提出的概念最清楚,他們有一個BOE的描述框架,把媒體分為買來的媒體(buy)、自己擁有的媒體(own)、以及贏來的媒體(earn)。廣告主現在只知道媒體可以買,不知道這個時代,媒體可以自己創造、自己贏來,你的社群就會是你的媒體,你的社群成員也會是你的媒體。

三、明白的網路行銷策略:做品牌、搞促銷、還是直接就來電子商務。目的性一定要搞清楚,不同的產品有不同的需求和設定,不要看到電子商務紅就甚麼都 要電子商務。ezTable的創辦人Alex對這個有相當清楚的認識,他完全理解甚麼樣的顧客在甚麼樣的情境下會上網訂位,不是甚麼東西都硬要在網上交易,任何餐廳的都要上網訂位。除了目的性要清楚之外,在考量網路策略時絕對不能忽略實體通路和傳統媒體。理解網路是對的,但單獨抽出網路思考行銷策略,絕對是錯的。只考量實,不考慮虛,可能只會遜。只考量虛,不考慮實,那幾乎就是傻了。

(後記:據說波蜜原本打算一次推出巡十二茶與黑豆茶,分別打女性和男性市場。結果爽健美茶推出後,緊急推出巡十二茶,結果巡十二茶被男性拿去喝,那現在黑豆茶怎麼辦?這個無法驗證的市場耳語再一次告訴我們了解顧客的重要性。我現在要去買黑豆茶喝喝看了。)

Filed under having 0 意見  

社交網路:做為一種力量集結的方法

by :::陽光馬戲團:::

我們身處一個共識快速形成的時代。

網路先是改變了我們集結的方式,然後改變了我們集結力量的方式。網路讓訊息傳遞的成本大幅降低所造成的效應之一,是內容傳遞的無所限制(以及無所遁形)。然後人們開始集結在內容的源頭旁,止渴、取暖、與聊以慰藉,形成社群。接著更以每一個我為核心,讓內容向著千千萬萬個我集結。

那是一個突觸快速發展的時期。

和幼兒發展階段不一樣的是,網路不是突觸發展完成後才開始累積記憶與經驗,產生聯想與思維。網路把原本就存在的記憶和經驗串聯起來,比較像是恢復意識。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從來不曾擁有這樣的一個工具或機會,可以如此快速而具體地形成共識,凝聚力量。

接著產生行動。

我們集結力量的方式從意見的表達開始,然後開始發現我們在線上購物之外,還擁有經濟資源重新分配的能力。意見表達和資源分配的成本都越來越低,隨著時代發展越來越貼近零。群眾的力量宛如阿里的直拳般迎著鼻樑而來,在本質上撼動因為資訊不平衡所形成的特權階級。

由下而上的力量集結,幾乎是瓦解專制的標準流程。但不代表從此就不會有極權,我們得注意新的危險。過去大家用一種事不甘己的口吻,稱之為民粹。

現在在網路上有個新的同義詞,叫做我們。

<全文刊載於THE BIG ISSUE TAIWAN/大誌雜誌中文版>(封面是她)

Filed under having 0 意見  

【品牌】美粒果 台灣飲料界的行銷奇蹟

by :::陽光馬戲團:::

作者 : 東方線上 蘇湘婷
更新時間 : 2010/09/08 18:17:55

【亮點品牌研究 2】根據東方線上調查,美粒果是近10年來,台灣飲料界中的唯一空降冠軍,它是怎麼辦到的?它如何擴大目標族群,打出創新策略?究竟有哪些行銷策略奏效?

圖/摘自www.minutemaid.com.tw/

(Brain.com 2010-09-08)美粒果是近10年來台灣飲料界中的唯一空降冠軍,所謂的空降冠軍是指一進入調查或一上市就變成該品類第一名。根據東方線上E-ICP2010年版資料庫調查,無論是理想品牌、最理想品牌、最近3個月曾喝過的品牌、最近3個月最常喝過的品牌等4項品牌指標,美粒果都是冠軍,而且與第二名都有一段明顯距離;另外根據可口可樂公關新聞稿也指出,2008年美粒果才上市兩個月就成為了果汁類的領導品牌。
近10年台灣飲料界惟一空降冠軍:行銷奇蹟-美粒果
根據東方線上E-ICP資料庫2007年調查,在美粒果上市前一年,台灣最近3個月果汁購買率是37.5%,果汁飲用率是42.1%;2009年調查時,美粒果上市一年後,整體果汁購買提升到44.8%,飲用率提升到48.2%;果汁品類的使用者從2007年的843人,提高到2009年964人,整體增加14.4%的使用者。

2007
(美粒果推出前)

2009
(美粒果推出一年後)

增加幅度

13~64歲2000人喝果汁人數

843人

964人

14.4%

買果汁比例

37.5%

44.8%

+7.3%

喝果汁比例

42.1%

48.2%

+6.1%

考慮因素:含有果粒/果肉/纖維

19.5%

26.9%

+7.4%

資料來源:東方線上2008&2010年版E-ICP東方消費者行銷資料庫,2008年版調查時間為2007年6~8月,2010年版調查時間為2009年6~8月
因為美粒果的空降冠軍,引起行銷界都在討論,美粒果到底為何可以這麼受歡迎?一開始最被討論的就是美粒果的廣告與代言人(陶晶瑩),接著是產品的「有果粒」、曲線瓶的包裝、雙關的品名「美粒(美麗)果」,甚至到後期與開心農場的置入性行銷等都被列為討論素材之一。
行銷奇蹟的真正原因:擴大消費者基礎(user base),不喝果汁的人開始喝果汁了!
根據觀察,美粒果之所以成為行銷奇蹟,除了可口可樂行銷團隊在每一處的細節用心外,美粒果成功的最大因素在於,美粒果擴展了原有果汁的使用者,它好喝到讓以前不喝果汁或不太喝果汁的人開始喝果汁,non-user變成user,light user變成heavy user。這道理就像是同屬可口可樂公司的可樂ZERO系列,開擴了青少年以外的碳酸飲料使用者,成功地找到了另外一群原本對碳酸飲料熱量有疑慮的使用者。
誰說果汁只能訴求健康?
以往果汁總是脫離不了健康,但美粒果跳脫了健康,訴求「美麗&果粒」,口感跳脫傳統果汁,從曲線包裝瓶、口感都是全新感受,自然吸引到的使用者就會有別以往。
根據東方線上E-ICP2010年版資料庫調查,近3個月最常喝美粒果有35.5%的飲用者年齡是介於13~24歲,而一般果汁飲用者則是26.4%;波蜜果菜汁23.4%;每日C僅有12%。因此我們可以得知美粒果的飲用者是年輕的一群人,而這群最常飲用美粒果者的健康敏感度是低於一般果汁飲用者的,所以若對這群人訴求健康,效果可能不大。
開創與開心農場的置入性行銷  奠定果汁第一品牌
美粒果雖說一上市沒多久就是果汁品類的領導品牌,但美粒果的行銷團隊並不因此而鬆懈,更與當紅的開心農場合作,成功因素除了美粒果本身特質很適合開心農場外,更迅速抓到與當時全台灣最紅的遊戲作結合,開創了與開心農場合作的行銷手法,此後也有多家廠商跟隨,但效果都不若美粒果。
這樣的合作模式,乍看之下,是會令人懷疑成效,因為遊戲玩家一般都是年輕人或學生,與講求健康、會飲用果汁的飲用者兩者並不一致,然而,前述提過,美粒果的飲用者是非常年輕的一群人,透過話題性高且對年輕人黏著度高的開心農場遊戲,提高美粒果的品牌知名度與品牌印象,讓一個新進品牌不需要年年強打廣告,就讓品牌知名度與品牌印象在短短一兩年間就深入人心,提到果汁就會聯想到美粒果,因此奠定果汁第一品牌。
可口可樂的強勢通路:無差別通路
另外,美粒果的通路也持續擴展,擴大到一般餐廳、早餐店、甚至麥當勞,讓美粒果不是只有在便利商店、超市、量販店可以買到,可口可樂公司鋪滿任何有可能接觸到消費者的通路,不讓通路特性局限了美粒果,此為無差別通路策略,也讓人見識到可口可樂的強勢通路。
綜合以上,為何本文會稱呼美粒果為台灣近10年的行銷奇蹟,除了它是難得一見的空降冠軍外(數據),它有別以往的「有果粒的果汁」(product)、曲線瓶包裝(product)、恰當的廣告與代言人(promotion)、創新的置入性行銷手法(promotion)、強勢的通路(place)等結合下,自然會開創原有果汁使用者,吸引到non-user,因此在多種傑作的結合下,自然會成為行銷奇蹟。
註:還有哪些亮點品牌
全聯如何用便宜好貨搶市佔?

Filed under having 0 意見  

InsightXplorer 8/19-8/25網路新知

2010年9月1日 星期三 by :::陽光馬戲團:::

新網站/新服務/新功能
微軟的 Messenger 與 Facebook 通了
微軟Windows Live Messenger的使用者將可傳送即時訊息給登入Facebook的友人,使微軟成為第一家與Facebook Chat互通的即時通訊服務業者
① 微軟希望改造Messenger,從純粹是用來即時通訊的應用程式,轉變成一個包辦feeds、視訊聊天、以及其他連絡選項的網路社交中心
② 微軟另外也同步更新其他「不可或缺的」程式,包括Windows Live Photo Gallery、 Writer、Movie Maker、Sync以及Family Safety

百度加樂天,是否能撼動淘寶霸主地位?
中國搜尋網站龍頭百度和日本電子商務巨頭樂天,計畫合力推出電子商務網站「樂酷天」,目前樂酷天內測即將完成,預計10月正式上線
① 樂酷天官方宣傳資訊多處強調,平台是以商家用戶為導向,這個剛起步的電子商務平台正盡力地向商家釋放善意,目前加入樂酷天的保證金為1.5萬元人民幣,與淘寶的1萬元人民幣相比,高出許多,張彧浩說,在樂酷天開店不需支付任何入駐費,所收取的保證金仍屬於開店商家,若商家退出樂酷天,將會把保證金退還給商家
② 樂酷天官網可看到進駐品牌,包括索尼、微軟、聯想,各大企業顯然對此平台充滿信心
Facebook發表地理位置分享功能「Places」
Facebook創辦人暨執行長Mark Zuckerberg在演講中發表了一個新的服務名為「Places」,可以讓使用者分享他們的位置,並且很容易從這個社交網路上找到他們周圍有什麼東西
① 這項服務操作的中心會是手機,Facebook使用者可以像是更新他們的動態一樣發送他們的位置到Facebook上。這也包含了隱私功能,讓你可以選擇誰可以看到這個位置,而預設是僅開放給朋友
② 除了告訴朋友你在哪之外,使用者也可以發送他們跟誰在一起,只要他們在Facebook上全都是好友的話。這項資訊會隨著Faeebook更新一起發送,且使用和相片一樣的貼標籤系統
美國Q&A網站Swingly,讓機器擁有問答語言能力
上個月Facebook宣布推出Q&A功能之後,現在美國網路界又出現了一個新興Q&A網站Swingly,以備受期待的「語意處理(semantic processing)」技術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① 不僅Facebook有Q&A功能,Yahoo!奇摩知識也提供類似服務,國外許多知名的Q&A網站如Ask.com、 ChaCha.com等,也都頗受網友歡迎,而網路龍頭Google這一年來收購了數間Q&A網站公司,想必也是看好這塊市場大有可為
② 這些網站當中,有的是利用社交網路或是群眾的力量,讓其他網友直接回答發問者,有的則是以搜尋引擎為基礎,彙整相關的網頁提供給發問者參考,而Swingly採取了一種不同的方式:利用語意處理的技術,從浩瀚的網際網路當中替發問者找出最有可能的答案 ③Swingly網站目前仍在測試版,需要經過邀請才能註冊帳號。根據網站上的統計,Swingly自開張以來已經回答了網友九百多億個問題
網路市場概況
Google中意Like.com 買下視覺搜尋團隊
新創公司Like.com宣布已被Google收購,而這筆交易顯示Google正快馬加鞭推動產品購物搜尋策略
① Like.com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Munjal Shah 20日在公司首頁上發布聲明說:「本公司率先把視覺搜尋引進網路購物、也率先打造自動化的服飾交叉搭配系統。我們認為,加入Google是把我們的願景與熱情發揮到極致的一種方法。」
② Like.com經營一個標榜視覺搜尋(visual search)功能的購物網站,有助於Google在年底假期購物季前推出產品搜尋功能
手機上網聽音樂夯 電信業爭食
中華電信、台哥大、遠傳電信業者以龐大的手機用戶為基礎,首先跨足線上音樂市場後,遠傳並從源頭與唱片公司合資,以上中下游一條鞭的強勢切入市場,電信三雄分食數位音樂天下的時代來臨
① 國內首先推出合法數位音樂業者是KKBOX,目前已發展到港澳地區,付費會員台灣有卅四萬人、港澳五萬人,預計明年進軍日本市場。中華電信目前持有KKBOX台灣卅%股權
② 遠傳電信七大家唱片公司,加上眾來科技合資成立數位線上音樂公司。此種結合方式涉及數位音樂的上、中、下游垂直整合,遠傳又持有新公司五成股份,依法必須向公平會申請
英特爾開價76.8億美元,收購資訊安全軟體廠商McAfee
國外媒體報導,電腦晶片製造商英特爾宣佈,該公司將以每股48美元、總計76.8億美元的代價,完全收購資訊安全軟體廠商McAfee
受到收購事件的激勵,也讓McAfee的股價一路走高,整體來說,英特爾所開出的每股48美元收購價,也比8/18(三) McAfee的收盤價29.93美元高出六成,顯示英特爾對這樁收購案勢在必得的決心。專家也認為此次英特爾收購McAfee,主要係著眼於未來網路安全的商機,希望將資訊安全的技術融合到電腦晶片之中
Google視覺搜尋技術,iPhone年底將可用
Google Goggles應用程式的負責人大衛.彼得魯(David Petrou),於週一在史丹佛大學舉行的Hot
Chips大會上表示,該功能將在今年年底時亦可在iPhone上使用。
① Goggles是Google於去年12月推出的視覺搜尋技術,使用者只需用手機拍下照片,便可搜尋相關資訊,Goggles會與其資料庫中的數十億張圖片進行對比,將相關搜尋結果顯示出。此外,Goggles還可以應用在掃描圖書、唱片封面、產品商標、地圖以及藝術品等。目前Goggles只支援Android手機系統。
② Google在今年5月時,還將Google的翻譯工具整合到Goggles中,讓使用者可以將掃描的文本直接翻譯成其他語言。目前Google還計畫將Goggles與網路攝影機相結合,曾加Goggles的可應用範圍,未來Google會考慮針對人臉識別推出相關的服務。
Nokia將收購行動網站分析公司Motally
Nokia在聲明中表示,這項收購計畫是為了利用Motally的行動數據分析服務,在手機軟體市場上幫助Nokia找回最佳營銷策略
① 這次的收購計畫,被許多觀察評論家認為是Nokia擴大手機軟體開發社群、贏回消費者芳心的重要關鍵
② Motally的功能和Google Analytics一樣,專門統計網站流量、分析訪客來源和網站使用模式,只不過Motally的分析以行動網站為主,能夠提供一些傳統網站分析軟體無法處理的資訊
③ Nokia計畫利用Motally的技術,幫助手機開發社群更了解用戶使用軟體的方式。Motally提供的服務將會被用在Symbian、MeeGo、Qt和Java等四種手機開發平台,同時Nokia會繼續支援Motally目前的客戶
購物版Foursquare,適地性iPhone購物程式在美國上架
結合適地性服務(Location-Based Services)的iPhone購物程式shopkick,昨天正式在App Store上架
① shopkick是一間位於美國矽谷的新興創業公司,shopkick從去年底開始推出手機應用程式,以提供適地性購物服務快速崛起,有「購物版Foursquare」的譽稱
② shopkick和美國多間大型零售商合作,像是梅西百貨(Macy’s)、電子用品店Best Buy、休閒服飾店American Eagle Outfitters等,只要消費者走進這些特約商店,就能夠經由shopkick得到折價券、音樂下載、Facebook線上遊戲點數等各色好禮
③ 目前在紐約、舊金山、洛杉磯有六百多家特約商店以及一百間大型購物中心安裝了shopkick感應裝置。每當消費者走入這些商店,隨身攜帶的iPhone 就會接收到這個裝置所產生的「shopkick訊號」,消費者在iPhone上安裝的shopkick應用程式就從這些訊號開始累積點數
PayEasy進軍實體通路,全國首創美妝販賣機
全國最大的女性購物網站PayEasy首度進軍實體市場,23日宣布推出台灣第一款實體美妝販賣機「Easy時尚機」,第一波共推出十二台,陳列在京站百貨地下一樓Station Q區域,將PayEasy美妝產品推上實體通路
① Easy時尚機採取「一機一達人」模式,販售PayEasy旗下達人──如Kevin、陸小曼、Jolin、Janet與陳思璇所代言的暢銷熱品,由於販賣機省卻物流、金流與實體店面人員等成本支出,因此產品售價會比網站便宜三成左右,未來會視銷售狀況不定期上架新品
② 首波設置地點選擇京站百貨有三個原因,一是雙方客層相近,都是主打年輕、OL女性消費族群。二是京站擁有五鐵共構的地利之便,能帶來龐大人潮。三是販賣機陳列地點Station Q,採取無人商店24小時經營的概念,販賣機不受百貨公司營業時間限制,與PayEasy全天候提供消費者服務的理念一致
Google蘋果 網路TV開打
Google及蘋果的戰爭從智慧型手機延伸到網路電視(Internet TV)機上盒,從個人應用搶進家庭娛樂中心
Google以開放的心態與硬體廠商合作,蘋果則軟、硬體通吃,下半年起網路電視大戰一觸即發,引爆數位家庭商機
研究調查
研究:5600萬人玩過社交網路
一份來自NPD Group的「社交網路遊戲」研究報告顯示,社交網路可能會是玩家的新遊樂場
① 報告顯示6歲以上的人有20%說他們在過去三個月中有在一個社交網站上玩過遊戲。這個數字加總起來大約等於5680萬人,NPD認為這是一個明顯新的遊戲場所
② 有35%的人在進入社交網路之前從來沒玩過任何一種遊戲,而女性和年長者有較多是新手,不過在社交網路遊戲部分的男(47%)女(53%)比例還算蠻均衡
③ 調查中有10%的人說他們有花錢在玩遊戲,有11%的人說他們未來願意花錢付費,離線遊戲也有機會暢銷,有20%的受訪者說他們從開始玩社交網路遊戲後,就花比較少時間在其他遊戲上
行動遊戲 今年規模達8.5億美元
市場調查機構eMarketer表示,行動遊戲市場規模今年將達8.5億美元,隨著用戶積極從蘋果、Android應用程式商店下載遊戲,以及微軟新款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Windows Phone 7主打遊戲市場,估計在2014年全球行動遊戲市場規模將達15億美元
① 在蘋果的App Store、Google的Android Market大量遊戲軟體的帶動下,平均每個月會玩1次手機遊戲的用戶數已達6400萬戶,而會在手機上玩遊戲的人口比例已達手機用戶的4分之1
② 在主要智慧型手機作業系統平台均搶攻行動遊戲下,eMarketer預估,平均每月最少會玩1次手機遊戲的用戶,在2014年將成長至9450萬戶,屆時將形成具規模的行動遊戲市場,其中大部分都是付費遊戲
③ eMarketer表示,現在蘋果應該已經是全球第2大行動遊戲業者,以目前iPhone/iPod Touch用戶用戶玩行動遊戲的平均時間長度,是一般手機用戶的1倍,蘋果有可能在2011年底超越任天堂,成為全球最大行動遊戲業者

ARO觀察:網路廣告市場概況
Posted: 26 Aug 2010 10:17 PM PDT
台北,2010年08月27日 – 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公司於今日公佈台灣地區網路廣告狀況。
連上網路、不管打開哪一個網頁,佔最多版面的不外乎各式各樣的網路廣告,形式多元、手法新穎的廣告琳瑯滿目。根據創市際ARO資料庫觀察7月份橫幅廣告投放狀況,廣告主產業以線上學習類佔居橫幅廣告市場龍頭(見表一),就廣告主網域來看,前四名皆和英語、電腦學習相關(見表二),與廣告主產業相符。

網友最常點閱的網路廣告類型是什麼呢?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於2010年5月份針對4,333名網友進行了一份網路廣告意象小調查,調查結果發現,最常被網友點選閱的網路廣告類型為「動畫廣告(Flash)」(48.7%),其次為「橫幅廣告(Banner)」佔了36.8%,(見圖一),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最顯眼的「彈出式廣告(Popup)」被點閱的比例卻是最低(18.9%)。
許多調查統計結果都紛紛指出近年來網路廣告的成長是顯著且可觀的,現在有許多廠商也都把行銷預算內網路廣告的比例提高,甚至捨棄傳統媒體而專注於網路廣告的配置,根據調查結果顯示,網友們較會點擊的網路廣告內容前三名為「購物折扣資訊」、「商品介紹/展示資訊」及「各類活動資訊」,對於橫幅廣告投放量最大的「線上學習類產業」的點閱比例卻不高(見圖二),可見得過多的曝光所產生的效果其實不佳,並未準確的吸引目標族群,反而是預算的浪費。

過去隨便一張圖片搭配上簡短文字或是簡單的flash動畫就構成一則網路廣告,能夠吸引人進一步點擊的地方也僅是那短短幾行文字,隨著時間的變遷,行銷策略也漸漸有了改變,以往單方面由廣告主設置的橫幅廣告已無法再勾起消費者的興趣了,透過與消費者進行的互動行銷或許可以為這龐大的市場帶來新商機,最顯著的例子可從社群網站facebook的崛起發現,facebook先是帶動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提昇了使用率,而使用率提昇背後所產生的效應更是可觀,「粉絲團」的設立開啟了參與互動式行銷的大門,以同樣喜好為出發點,聚集了網友,粉絲團內發佈的消費資訊、活動訊息成為真正促進消費者進行消費參與的關鍵,這種雙方互動的方式不僅不會帶給網友強迫消費感,反而成為網友能自主提出需求的另類行銷手法。
數位行銷當道,具體的橫幅廣告與潛在的參與互動式行銷一起搭配才跟得上時代的潮流,而網友對於網路上這麼多的網路廣告的觀感是如何呢?根據創市際Survey的調查結果,觀看後網友對於該企業公司的印象及商品服務的價值都是朝正面的方向提昇的(見圖三),一般普通的網路廣告都能帶來正面的效果,業者若是能開發出獨具創意的廣告,想必一定可以讓好生意上門,甚至話題性的延燒,成為吸引客戶注意的絕佳手段。

研究案例:連鎖鞋店小調查
Posted: 26 Aug 2010 10:16 PM PDT
選到一雙有設計感的鞋穿起來可以讓你顯得美麗帥氣;選到一雙好走的鞋,則是讓你走再久依然覺得腳步輕盈;而若是兩者兼具,你可能穿好幾年都還捨不得丟掉它;買鞋子就和買衣服一樣,總會覺得鞋櫃裡永遠少一雙鞋。而鞋子或是鞋店品牌也成為民眾在選購上考慮的因素之一。為了進一步了解台灣人在鞋子上的消費行為及喜好,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在2010年08月,針對全體網友進行了一項有關連鎖鞋店的調查研究,調查期間為08月06日至08月07日,總共回收了4,327份有效樣本,且在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1.49%,再依照行政院主計處2010年07月台灣地區人口之性別及年齡人口結構進行加權。調查結果顯示,六成八的受訪者近一年內都曾去過連鎖鞋店消費過,以La New、阿瘦皮鞋及全家福三大連鎖鞋店為最多消費者曾經前往消費。當中第一為「全家福」(37.0%),以年齡35-39歲,居住在中部的受訪者比例較高;第二為「阿瘦皮鞋」(25.2%),以40歲以上、有固定工作者的民眾顯著程度較高;第三則是「La new」佔了20.8%,則以40歲以上、有固定工作者、居住在中部的民眾傾向程度較高。
詢問近一年內曾在連鎖鞋店買過鞋子的受訪者,在選擇鞋店時重視特性為何,近六成的受訪者表示在連鎖鞋店選擇上,首要重視的是「價格合理」性,其中以35-39歲的比例較高;其次有51.8%的受訪者重視「產品品質」;第三則是「促銷折扣」佔了45.4%,以30-39歲的受訪者顯著程度較高。與上述三大連鎖鞋店交叉比對後發現,消費者認為全家福在價格合理與交通方便上認同度最高;而在產品品質上La New與阿瘦皮鞋皆得到消費者較高的認同。
深入調查受訪者受訪者平時常購買的鞋款第一為「休閒鞋類」(50.9%),如板鞋、布鞋、帆船鞋等等,以20-24歲與學生的受訪者較多;第二為「球鞋/慢跑鞋/運動鞋類」(49.2%),以24歲以下和學生族群顯著程度較高;第三為「涼鞋類」(31.1%)則是以女性、35-39歲的受訪者比例較高。
綜合上述調查結果,近七成的民眾近一年內都曾至連鎖鞋店消費過,多數民眾在選擇鞋店上重視產品價格及品質,而在購買的鞋款上,也可發現不同的年齡層在鞋款上也有不同的選擇,如學生族群較常購買休閒/運動鞋類,熟女族群則偏好購買涼鞋類款式。儘管市面上的鞋款多的讓人眼花撩亂,但每個人的腳型都不同,建議消費者先了解自己的腳型後,再依據鞋子的材質、長寬高及是否會有壓迫感等等一樣一樣來評斷,千萬別為了貪圖造型或便宜而硬穿會讓自己不舒服的鞋,仔細挑選出一雙,既不會傷害腳穿起來好看又舒適的鞋,適合自己雙腳的才是真正的好鞋。

全球趨勢: 亞太區網友造訪社群網站近一年成長3%
Posted: 26 Aug 2010 10:12 PM PDT
根據comScore Media Metrix於2010年7月的數據,亞太區整體使用社群網站的人數高達2億6,700萬人,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3%。個別社群網站來看,亞太區網友造訪比例最高的是Facebook,8,970萬人使用,其次是Yahoo! Social Media,7,800萬人使用,而第三名的Baidu Space則是顯著落後前兩名,僅有3,710萬人使用(見下表)。

而亞太區各市場裡,成長比例最顯著的前3名依序是馬來西亞(61%)、南韓(57%)與印度(43%)(見下表)。

過去一年內印度的社群網站使用者成長43%
印度地區Facebook在單月份的使用者高達2,090萬人,攀升為該地區社群網站的第一名。與去年同期相比,有179%的成長。今年7月,逾3,300萬的15歲以上網友造訪社群網站,約佔印度全體網友的84%。印度的社群網站在過去一年成長了43%,約是印度整體上網人口成長比例的3倍。印度成為社群網站全球排名第7的市場,在美國、中國、德國、俄羅斯聯邦、巴西與英國之後(見下表)。

comScore的亞太區副總理Will Hodgman表示:「社群網站熱潮在全球各地持續發燒,印度是目前全球市場中成長最快的國家。Facebook的使用者在近一年內增加了3倍之多,是社群網站的成長主因。」
印度地區Facebook造訪者7月份與6月相比成長12%,有2,090萬使用者,成為社群網站首冠。Orkut排名第二,有1,990萬使用者(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16%),第三名是BharatStudent.com,使用者數440萬(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3%)。在前5名社群網站裡,Twitter.com的成長比例最高,使用者達330萬,增長239%。Yahoo!旗下的兩個服務Yahoo! Pulse (350萬使用者)與Yahoo! Buzz (180萬)使用者皆入圍前十名。

資料來源:comScore Press Release Facebook Captures Top Spot among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in India

Filed under having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