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基益台灣故事館

2008年3月5日 星期三 by :::陽光馬戲團:::

工商時報/工商經營報/戰略高手/D1版 譚淑珍

2008/3/5
【字體】放大 正常 縮小

提高台灣故事館營收 藍基益為充滿濃濃古早味的台灣故事館注入新創意,希望讓老一輩的人感動,觸動新一代人情懷,並進一步提升業績與營收

枝仔冰、尪仔飄、彈珠汽水、五角抽、踢毽子……,這些1950、1 960年、也就是4、5年級生所「懷古幽情」的古早味,台灣故事館想要在21紀的時空中「原貌重現」。

古老的故事,懷舊的情景,是台灣故事館的經營主軸,也是台灣故事館一開設,就受到矚目的關鍵,然而,受到關注的「懷舊」與「古老」的故事,卻也是台灣故事館一路走來,處於經營虧損的主因。

感動、衝動、然後行動

投資成立台灣故事館

藍基益,是台灣故事館現在的董事長。說現在,是因為他是在今年 7月中旬從原來的經營團隊中接手經營。在幾個月的時間裡,他發現到,古早的情境,雖然,可以引發老一輩的懷舊情懷,可以吸引網路世代年輕人一時的好奇心,但是都不持久,除非它能帶動流行

藍基益,原本從事科技業,說到他與台灣故事館的淵源,故事有點曲折,也有點長。簡單來說,就是有個美國華僑叫張秋銘,他在矽谷創業,藍基益是其中的股東之一,後來他們的公司賺錢了,就獲利了結。

有了錢的他們,在因緣際會下,有天到台灣故事館一遊。於是就有了藍基益口中的「3動」階段,先是感動、接著衝動,然後行動。

感動,藍基益說,看到小時候的場景,會觸動潛藏在內心的情感,像黑白片般地在腦中轉動著:一毛錢買一顆糖都要「考慮很久」的記憶;會想起小時候都穿開襠褲,其實是因為褲子常常破,破到無法補 ……。

然而,一開始的感動,也僅止於感動,但是當台灣故事館在今年5 月封館時,藍基益當時的感動,立即化為衝動,他說,那是一種想要「留住些小時候記憶的衝動」,就因為衝動,所以,就行動了。

於是張秋銘與藍基益等人,就以個人名義投資成立「台灣故事館有限公司」,股本是新台幣8千萬元。

雖然台灣故事館是在「感動、衝動與行動這3動」下的結果,雖然過去從事的是科技業,但是有過創業的經驗的藍基益自認為,對一個事業體「是不是值得經營」?這樣的本能還是有的。而他的直覺告訴他,台灣故事館是值得一試。

在幾個月的實地經營後、從財務報表顯現的數據中,藍基益認為,台灣故事館只要好好地規畫、好好的導入管理的制度,雖然不見得能賺大錢,但是,「也不至於做到會賠錢」。

從強化軟體著手

希望遊客一來再來

經過與現有的經營團隊研商規畫後,藍基益決定將台灣故事館定位為是「常民博物館」,這是因為現有的硬體設備是OK的,但是軟體方面則有待加強,因此,現階段他將從強化軟體著手。

目前經營團隊設想出幾個方向。一是文化面向,台灣故事館的強項是,有著「古早」的建物,但藍基益認為,光是這樣是不夠的,古早建物,看過幾次也就夠了,想要聚客、想要讓人一來再來,就要讓遊客每次都有不同的體驗與樂趣。

所以,他說,「要多辦一些活動」,而且活動要能夠與當時的情境融合,例如,前陣子的老夫子、大嬸婆、四郎與真平的早期漫畫展覽,就是在這樣的概念下的產物。

辦這類可以融合當時情境展覽的好處是,藍基益說,可以配合展覽販賣複刻版的產品,或是周邊商品,在聚客的同時,也能多少增加點營收。

還有,在實際面向上,藍基益說,目前台灣故事館所開發的商品不多,除古早糖果及童玩外,可以買的東西其實並不多,所以,必須要從傳統中借創意,而最為成功的是將老阿嬤的買菜袋,變為年輕人最愛的「台客包」。

「台客包」,就是將古老的創意物品轉化為現在可用的商品、甚至因此帶動流行的典型代表,也是藍基益認為,可以為台灣故事館帶來收益的方法。

另外,則是食,藍基益說,食,看來不起眼,感覺上,也不是重點,但是,食卻是很重要的「休憩點」,食,甚至會成為聚客的重要因素,事實上,很多人到某些賣場,不是因為想要買東西,而是因為那裡有他們「想吃的食物」。

就食的部分來講,目前台灣故事館,藍基益老實說,「並不是很讓人滿意」,為了讓食也成為重點,他說,未來將以廟會的方式呈現台灣各地方古早小吃的特色,像是台南的關廟麵、基隆廟口的鼎邊趖、新竹的貢丸等等。

藍基益希望透過一步步軟體的強化與改變,在讓台灣故事館擁有原有特質中,注入新的創意,而且是可以融合現在時空,能夠讓老一輩的人感動,會觸動新一代人情懷的新意,當然更重要的是,他希望也能因此讓營收與業績同步成長

要拉近人與人的距離

情感的流露最重要

回想整個「感動讓人容易衝動,衝動帶來的行動」,藍基益說,雖然說不上後悔,但是,他沒想到「服務業,還真是不容易經營啊」。

不容易,是因為過去他不需要老是面對「生張熟魏」形形色色的人。以前,從事科技業時主要是做研發的工作,只要面對電腦螢幕就行了,所有的研發計畫、對外聯繫、溝通,透過電腦、通過網路用手搞定一切,不用開口,也不太需要見面。

但是,接了台灣故事館後,一切都不同了,藍基益發現,服務業,基本上是人的行業,凡是脫離不了與人的接觸與溝通,與人的溝通雖然也是可以透過通訊、透過網路科技,但是從事科技業的他很清楚,科技帶來的便利,其實也無形地拉開了人與人在情感上的距離。

要拉近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距離,藍基益說,當然就得要面對面的互動嘍。情感的流露,有時不是冷冰冰的電腦螢幕能夠真實傳遞,再好的文字技巧,有時不如一個真誠的眼神、一個不經意顯現出來的表情 ……。

藍基益是因為感動而投入台灣故事館的經營,從情感的表達來看,還有誰比他更合適?所以,雖然很不習慣,也覺得很不容易,為了台灣故事館,藍基益最近很投入地「拋頭露面」對有興趣的人,訴說台灣的古早故事。

Filed under having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