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線上 E-ICP生活型態研究
大師大前研一提出「M型社會」的概念,確實是具有相當的震憾力,若果然真會有如此的「M型社會」,那確實是令人坐立難安,任誰都會擔心,會落在「M型社會」的左半邊,下流社會,筆者亦有此心境,但經研究之後,乃在2007年8月22日於本ISURVEY網站提出「不可能的M型社會」之論說,基本上台灣的社會至今似乎看起來還不是「M型社會」,未來會不會是「M型社會」,也就是整個社會會「M型化」,可是就常理判斷,現在不會,未來應該不會,只會是貧富差距可能擴大吧!
大前研一大師所提的「M型社會」,基本上應該是一個概念,而且用「M型」這樣的名詞,是很容易引起誤解,讓大家會以為所謂的「M型」,顧名思義,就是一個雙峰相等的分配,尤其是加上中產階級的消失,下流社會,這樣的說法,也許只是大師發出的警訊之說,但更容易讓人連想「M型」是雙峰相等分配的感覺,而實際上在大師那本書「M型社會」所引用的數據,也可說是在其日本的社會有一群富有階層的出現,其所擁有的財富分配亦非呈雙峰相對等的分配,應該這樣說吧!不是中產階級消失了,而是有些人變得更為「誇張」的富有,所擁有的資產是以億為單位計算。
改成圖說
圖一,是筆者運用2008年版E-ICP行銷料庫,橫軸取個人平均月收入,當然在此是假設(Assumption)個人平均月收入是與擁有的資產財富成正比,若以E-ICP行銷資料庫的研究方法,大概能訪問到的就是一般的所謂的「中產階級」,而金字塔頂端的人應該是不易訪問到,所以這樣的資料大致可說,足以證明一般所謂的「中產階級」就所得而論,基本上依然是呈常態分配的結構,這樣的結果,多少可讓人不要感覺「M型社會」那樣的沉重,社會上大部份的人還是可以是「快樂」的中產階級,而不是全部都變成「新貧」一族。 由圖一的結果,似乎可以想像,整個社會的資產分配圖形,基本上還是常態分配,只是由於某些因素,也許是科技的力量所運作的現代經濟,加速了一群脫離中產階級往上流動的新富階層,而形成一種「L型社會」,就以台灣社會來說,年收入在500萬以上者,或者那些「田交仔」,當然這500萬是用感覺抓的數字,就是這樣形成「L型社會」往右的另一端。所以,用「L型社會」這樣的推論應該也比較合乎常理,亦不損害「中產階級」的社會結構,也就是中產階級並未消失,還是鐘形分配的常態圖形。
社會結構之探討,應當是相當地複雜,純粹用所擁有的資產定義「財富」,不論是「M型社會」或是「L型社會」,基本上是「不健康」的社會結構,常態分配應該還是最為「健康」的一種社會結構,頂多也只會是「L型社會」吧!
0 意見:
張貼留言